手电大家谈-手电筒爱好者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成为会员,享受更多功能。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erin0919

***几近完美的钛AA***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4-8 18:09
  •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6-6-14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老沈</I>在2006-6-14 0:03:13的发言:</B><br><br>
    <P>不是塑杯,我明天告诉你另外一次. ...... 我们可都动了锉刀的.</P></DIV>
    <P>晕!!这下我也糊涂!!无解!机加工也是这样!!!是不是取点太少了!!!</P>????????机台精度不够!人为操作不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14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這麼久!都認為這是一個好貼!正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要求加至精華區![em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2-15 22:50
  • 签到天数: 715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6-6-14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P>原来讨论这个啊,个人观点,暗斑出现和聚光是绝对有关系的,要是光线完全平行(理论),那么暗斑应该始终存在。</P>
    <P>但是暗斑出现的远好还是近好,我觉得是有个极限的,并不能说越远聚光就越好,或者越近就越好。可能在一个指定点上聚光表现的是最好的,这个点是多少我也不知道~~~。。。这就需要厂家反复试验推敲了。</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14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P>嗨!  各位大家好,咱老沈也早.</P>
    <P>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咱老沈升级了,.....对于昨晚讨论的关键问题,咱老沈睡了一觉,灵感突发(这是咱的老毛病了),豁然开朗,......咱对光斑的认况,从菜鸟级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小侠级的理性认识了.但咱很明白,手电坛于这方面应该是强项,能解的高手多多.</P>
    <P>再说与咱论战的对手,都是坛内重量级人物......但是,就象股市中一样,有时短线操盘手也会比不过看自行车的大爷,.....这就是当局者迷.</P>
    <P>言归正传: 咱昨天指出erin大侠在光斑问题上由近判远的经验是错误的,现在,升级了,咱要说,erin大侠在近光斑优劣的理解上也是错误的........这要谢谢莫兄指供的三幅图,咱还没想出来莫兄帖这几幅图上来想说什么,......现在一觉醒来,突然领悟到,用来说服erin大侠正好用得上......</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4 6:59:0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14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erin0919</I>在2006-6-13 22:58:22的发言:</B><BR><BR>
    <P>老沈,其他的不敢说,要拍出距离2米以上的光斑(含聚光部分与泛光部分)难度很大的!!!特别是需要做2个手电的光斑对比!!!你可以亲自试试看,你需要足够大的白墙,长宽至少要3米,如果房间小,你的相机最好要广角,最好带手动调节曝光的,三脚架,等等。如果房间没有条件,你就要到室外拍摄,要找个光污染少、具备上述条件的地方,才能拍出完整的光斑,但是光斑的清晰度肯定会比1米内拍出的差很多,除非有专业及的相机,否则距离2米以上普通单反都未必能拍出象样的光斑,用我的828拍都会中心过曝,泛光部分曝光严重不足,没有什么拍摄意义和参考作用,我可都试过的,呵呵。论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2米拍光斑(含聚光部分与泛光部分),看看有没有距离30cm拍的清楚,呵呵。</P>[em01]<BR></DIV>
    <P>关于2米光斑我认为是中距,
    <P>对于这方面我建议个约定成俗,前面说过了,漫散圈有个能见的半径就够了.如果条件不够还是可以适当再近点.  重要的是墙上最好有参照物......这些都是重要信息和证据.  但要做到并不难.
    <P>至于己经有爭议的个案,可以直接远距对比.拍摄不会太有难度.眼睛能分辨的不就可以了.    要把握的是如何确认做到输入功率一致.</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14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P>讨论的好激烈啊,但是我和<STRONG><FONT face=Verdana>erin0919的观点差不多,只是玩手电的 呵呵 虽然远远不及erin0919玩的多,但是我也感觉纯理论的东西不一定在实际生活中试用。</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Verdana>对于1AA手电而言 大家都有自己心中的使用距离 比如0.5M到15M这个距离我感觉也就是1AA的实际用用距离了吧? 能够保证在这段距离内光斑完美看起来舒服就足够了 就算他在50M以外中心出现暗斑又有什么关系呢?那个是我们基本应用不到的距离,另外1AA在远距离投射后本来的中心亮度就很低了,就算出现暗斑估计也很难被发现。。。。。呵呵 本人一切以实际使用方面出发 哈哈</FONT></STRONG></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14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FONT face=Verdana>erin0919兄弟做过无数测评,在下十分佩服,但是其中也避免不了出现各种错误,但是大家好像对这个帖子也可以说这个钛1AA的测评特别感兴趣啊。。。。。。。。。。</FONT></STRONG>[em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14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酒鬼</I>在2006-6-14 9:02:54的发言:</B><br>
    <P>讨论的好激烈啊,但是我和<STRONG><FONT face=Verdana>erin0919的观点差不多,只是玩手电的 呵呵 虽然远远不及erin0919玩的多,但是我也感觉纯理论的东西不一定在实际生活中试用。</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Verdana>对于1AA手电而言 大家都有自己心中的使用距离 比如0.5M到15M这个距离我感觉也就是1AA的实际用用距离了吧? 能够保证在这段距离内光斑完美看起来舒服就足够了 就算他在50M以外中心出现暗斑又有什么关系呢?那个是我们基本应用不到的距离,另外1AA在远距离投射后本来的中心亮度就很低了,就算出现暗斑估计也很难被发现。。。。。呵呵 本人一切以实际使用方面出发 哈哈</FONT></STRONG></P></DIV>
    <P>评测的项目一般应是强调通用标准.<br>
    <P>如果是各人所喜,也就不必评测了.   也难以对比了.<br>
    <P>不知我说的对吗?</P>
    <P><STRONG><FONT face=Verdana>15M很好啊,我就是想说15米.  10米也可以.</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Verdana>但是,论聚光对比,还得输入功率相同.    次一等要求可比光斑大小(指聚光斑).</FONT></STRONG></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14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酒鬼</I>在2006-6-14 9:06:19的发言:</B><BR><STRONG><FONT face=Verdana>erin0919兄弟做过无数测评,在下十分佩服,但是其中也避免不了出现各种错误,但是大家好像对这个帖子也可以说这个钛1AA的测评特别感兴趣啊。。。。。。。。。。</FONT></STRONG>[em10]</DIV>
    <P>咱与大侠还从没打过交道.
    <P>这类活动也第一次参与.
    <P>有说得不对处,欢迎众家向我开炮.  
    <P>咱的优点:有错必认.</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14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P>提升了不少光学知识!</P>
    <P>呵呵</P>
    <P>不过1W的手电不追求远距离也是有可能的</P>
    <P>双曲面的反光杯会有什么效果?是不是就发散了??</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4-8 18:09
  •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6-6-14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老沈</I>在2006-6-14 7:15:10的发言:</B><br>
    <P>再来看erin大侠的近距光斑图:L1P有中心暗斑. 钛筒没有暗斑.</P>
    <P>再从莫兄提供的第一幅图可以证明: 出射光理想平行时,中心必有暗斑,这暗斑不是别的,就是发光体自身!   由于发光体自身是漫射光,周围是反射光,反射光强于漫射光,......光斑中心就出现暗斑.</P></DIV>
    <P>发光体是360度发光!中心何来暗斑!</P>准确地说120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4 12:52:1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14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老沈</I>在2006-6-14 9:19:11的发言:</B><BR><BR>
    <P>咱与大侠还从没打过交道.<BR>
    <P>这类活动也第一次参与.<BR>
    <P>有说得不对处,欢迎众家向我开炮.  <BR>
    <P>咱的优点:有错必认.</P></DIV>
    <P>希望这样的讨论越来越多。。。测试也越来越专业  理论的东西我不懂 所以只看测试效果。。。希望有一天坛子上的测试能有一个通用的标准</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14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eddy</I>在2006-6-14 10:12:26的发言:</B><br><br>
    <P>发光体是360度发光!中心何来暗斑!</P></DIV>
    <P>莫兄,你仔细体味一下咱说的理由,再参考你贴图的第一种理想情况,再展开想象......最后再去那个光斑对比图看看:  真活灵活现啊!,连暗斑居然都是方的....... <br>
    <P>这就是理想光斑产生的反差.    所以我说,L1P的光杯,至少在聚光方面是到位了.  <br>
    <P>所以,咱想超越它.只能用“赖招”了.     咱老沈可是“赖招”专家哦!</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14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eddy</I>在2006-6-14 10:12:26的发言:</B><br><br>
    <P>发光体是360度发光!中心何来暗斑!</P></DIV>应该是180度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4 11:08:5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14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电子迷</I>在2006-6-14 10:54:44的发言:</B><br>
    <p></DIV>180或360并不重要,   理解基本要表达的意思就可以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4 11:42:2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P>好在手头有不少手电,又找来两个光杯口径相同的作对比,大家再来看看这2个手电的对比:Aleph1与27LT,都是McR的杯子。</P>
    <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6/200661414295894576.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6-6/200661414295894576.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P>
    <P><br><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6/200661414302380744.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6-6/200661414302380744.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P>
    <P>两者使用的光杯直径都是27mm,但是光杯深度不同:A1为15.32mm,27LT为27.24mm。所产生的照射效果也及其相似于钛AA和L1P,下图超近距离8cm处A1有明显暗斑,27LT非常完美。</P>
    <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6/200661414304827058.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6-6/200661414304827058.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P>
    <P>下图距离30cm出的光斑也如钛AA和L1P,反光杯深的手电27LT光斑(含泛光和聚光)面积较小,A1的光斑较大。这点与钛AA和L1P相似,因为钛AA的光杯比L1P深2mm。</P>
    <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6/20066141431989158.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6-6/20066141431989158.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P>
    <P>距离2.5米是的光斑可以看出27LT的聚光要明显好于A1,这或许也是因为反光杯的深浅所至吧。</P>
    <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6/200661414313577040.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6-6/200661414313577040.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br></P>
    <P>所以:口径一样的光杯可以做出不同的深度,因而带来的照射效果也是不同的。超近距离中心暗斑越小或暗斑产生距离越近说明了光杯制作工艺的提高,并不能说明聚光不好。</P>我用近距离光斑推论远距离聚光是有不妥,不过L1P肯定不是聚光最理想的光杯,eddy的杯子会更完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4 14:41:5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2-15 22:50
  • 签到天数: 715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6-6-15 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P>会不会暗斑出现的远近只和LED周边那圈曲面有关?而远距离的聚光好坏主要由杯子外围大面积的曲面关系比较大?</P>
    <P>如果这样的话控制LED周边曲面和外围曲面不就可以达到近距离和远距离的完美了?如果整个杯子就按照一个曲面方程来制作的话势必不能顾及到远距离与近距离~~~</P>
    <P>莫非这就是Ti-AA杯子深2mm的神秘之处?</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15 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次真的把E兄惊动了,....</P>
    <P>通过这场讨论,咱也自知在这方面长进了不少,咱也算是在实战中检验了一下自已的学业.....</P>
    <P>看了E兄上面的对比,我觉得我们应该在更高的一个层次上讨论这个问题了.也就是从感性上升为理性.</P>
    <P>我们己经有足够的实证和理论,来证明:</P>
    <P>1 抛物面光杯发射的光线是平行的.或近似平行的.</P>
    <P>2抛物面光杯发出的平行光中心,有一个空洞,空洞的形状近于发光体的形状.</P>
    <P>3  调焦是很方便的. 光点退后,空洞就大,光点超前,空洞就小........我们可以很方便的让这个光束在前方会聚.15米,10米或5米.......只要我们把光点超前于焦点就可以,超前越多,会聚点越近.......但是,会聚的光束那怕只有5米钜离,....对于5cm来说,还是平行光束的性质,.....于是.可以认为,在光杯5cm的距离内,光线必是平行的,光斑中心必有空洞.</P>
    <P>4 于是,在同一层面上,我们已经不再需要求助实验.  我们的认识已经有了飞跃......如果实验不符合理论,请检查实验手段是否完备. 这应该是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认知过程.过程重复但行程不再原地停留,......</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15 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冰冻小章鱼</I>在2006-6-14 17:56:24的发言:</B><br>
    <P>会不会暗斑出现的远近只和LED周边那圈曲面有关?而远距离的聚光好坏主要由杯子外围大面积的曲面关系比较大?</P>
    <P>如果这样的话控制LED周边曲面和外围曲面不就可以达到近距离和远距离的完美了?如果整个杯子就按照一个曲面方程来制作的话势必不能顾及到远距离与近距离~~~</P>
    <P>莫非这就是Ti-AA杯子深2mm的神秘之处?</P></DIV>
    <P>小章鱼,不要把科学引向玄学.<br>
    <P>先学好基础的东东.<br>
    <P>你把抛物面理解透点,就会知道,你所要的就是抛物面.</P>
    <P>要想变革满杯黄水, 可是要长篇大论的大块头文章支持哦.</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2-15 22:50
  • 签到天数: 715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6-6-15 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老沈</I>在2006-6-14 18:26:19的发言:</B><BR><BR>
    <P>小章鱼,不要把科学引向玄学.<BR>
    <P>先学好基础的东东.<BR>
    <P>你把抛物面理解透点,就会知道,你所要的就是抛物面.</P>
    <P>要想变革满杯黄水, 可是要长篇大论的大块头文章支持哦.</P></DIV>
    <P>y^2=2px 么?  焦点是(p/2 , 0)
    <P>如果这么算的话口径一样,LED一样只会有一条抛物面,那么深2mm又是从何而来?所以说不一定是完全符合抛物面才是最完美的。</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论坛自带搜索|下载论坛app|手电大家谈-手电筒爱好者之家 ( 备案序号:鲁ICP备05002565号 )
    以上言论纯属个人观点,与手电大家谈立场无关。
    最佳浏览模式:1920*1080



    GMT+8, 2025-5-16 05:40 , Processed in 0.225412 second(s), 6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