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这次真的把E兄惊动了,....</P>
<P>通过这场讨论,咱也自知在这方面长进了不少,咱也算是在实战中检验了一下自已的学业.....</P>
<P>看了E兄上面的对比,我觉得我们应该在更高的一个层次上讨论这个问题了.也就是从感性上升为理性.</P>
<P>我们己经有足够的实证和理论,来证明:</P>
<P>1 抛物面光杯发射的光线是平行的.或近似平行的.</P>
<P>2抛物面光杯发出的平行光中心,有一个空洞,空洞的形状近于发光体的形状.</P>
<P>3 调焦是很方便的. 光点退后,空洞就大,光点超前,空洞就小........我们可以很方便的让这个光束在前方会聚.15米,10米或5米.......只要我们把光点超前于焦点就可以,超前越多,会聚点越近.......但是,会聚的光束那怕只有5米钜离,....对于5cm来说,还是平行光束的性质,.....于是.可以认为,在光杯5cm的距离内,光线必是平行的,光斑中心必有空洞.</P>
<P>4 于是,在同一层面上,我们已经不再需要求助实验. 我们的认识已经有了飞跃......如果实验不符合理论,请检查实验手段是否完备. 这应该是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认知过程.过程重复但行程不再原地停留,......</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