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哥
发表于 2011-6-7 14:24
手电很好看,等待中
脚电筒
发表于 2011-6-7 15:58
漂亮,有机会了一定弄一只玩
人生三愿
发表于 2011-6-7 16:02
续航数据还没有吗?
夾不死
发表于 2011-6-7 16:45
续航数据还没有吗?
人生三愿 发表于 2011-6-7 16:02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亮度和持续时间
■ 高档1:500流明(开始5分钟750流明)(2小时) 高档2:200流明(5.9小时)/ 330流明(3小时)/ 500流明(2.1小时)/ 4Hz快闪
■ 中档1:65流明(18小时) 中档2:21流明(50小时)
■ 低档1:2.8流明(280小时) 低档2:0.1流明(80天)
所测亮度均为经过反光杯透过玻璃后的OTF(实际输出)值。持续时间测量所用的电池为松下NCR18650(2900mAH)电池。
wangyanjay
发表于 2011-6-7 19:11
请问,这支手电的优点是什么?
wangyanjay
发表于 2011-6-7 19:54
没看出来它和别的手电的区别或者优势呀
funder
发表于 2011-6-7 20:44
请问,这支手电的优点是什么?
wangyanjay 发表于 2011-6-7 19:11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优点:
体积很小;
但锂满功率驱动XM-L;
电路效率高;
宽功率范围,
制造工艺好。灯头和筒身是一块铝CNC出来的,只有尾盖一个开口。
koumine
发表于 2011-6-7 20:57
有点像Spark的SL系列XML筒,不过后者有尾按:501605
funder 发表于 2011-4-30 04:44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开关不会因为高温而化掉吗?
juplin
发表于 2011-6-7 21:18
本帖最后由 juplin 于 2011-6-7 21:31 编辑
没看出来它和别的手电的区别或者优势呀
wangyanjay 发表于 2011-6-7 19:54
* 从微亮0.1流明到满功率750流明,八个亮度档。各檔都是电流调控(非PWM),低亮檔无频闪。
* 锂电池过放保护。
* 侧按轻触电子开关,点亮及调光单指操控。电池直接连接到驱动电路,无开关接点的大电流回路承受单锂满功率 2.5A以上的电池端电流毫无压力。
* 到目前为止最短的品牌18650 XM-L手电。
* 光斑不错,拿到的筒友说没有黑心(甜甜圈)。
funder
发表于 2011-6-7 21:22
CPF上有个到手后的大小对比:
juplin
发表于 2011-6-7 21:45
本帖最后由 juplin 于 2011-6-7 22:05 编辑
这个开关不会因为高温而化掉吗?
koumine 发表于 2011-6-7 20:57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用的是ALPS等级的轻触电子开关,工作温度可到摄氏85度
http://www.alps.com/WebObjects/catalog.woa/E/HTML/Tact/SurfaceMount/SKRM/SKRMAAE010.html
一般手握灯头 温度超过摄氏55度就握不住了。
aqualiaster
发表于 2011-6-8 11:27
越来越近了哈,都听到脚步声了,呵呵
闹闹她爸
发表于 2011-6-8 15:28
闹闹她爸
发表于 2011-6-8 15:28
ZebraLight
发表于 2011-6-8 17:22
我觉得这个不如spark SL6系列,至少满功率驱动的话,这个头部的散热设计就不乐观。
闹闹她爸 发表于 2011-6-8 15:28 http://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比散热设计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减少发热。同样一个10瓦的XM-L灯,如果效率做到80%,那会有2瓦的热量要散掉。如果效率能提高到90%,那就只有1瓦的热需要散发掉。如果还能把效率提高到95%,那只要散发0.5瓦的热就可以了。我们更愿意花精力,花代价,把效率做到极致,以缩小体积,方便携带。现在被人抄袭的也只是我们两年前推出的SC系列手电中采用的头部侧按开关(包括形状)和铣出来的散热槽。但SC600上的开关其实是个全新的设计,对散热的想法也是不一样的。
夾不死
发表于 2011-6-8 17:56
呵呵,斑马也来和桐油互动一下{:1_270:}
有桐油优惠价没{:1_246:}
riva
发表于 2011-6-8 18:47
斑马之前的筒子都有散热鳍片,不知这次为何没加。但SC600是一体式筒身,结构上有先天优势,因此散热应该不会比SL6差的。
让人有点惊讶的是这次斑马轻量冠军的头衔被抢走了。
夾不死
发表于 2011-6-8 21:31
让人有点惊讶的是这次斑马轻量冠军的头衔被抢走了。 ...
riva 发表于 2011-6-8 18:47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被谁抢走了?
Nren
发表于 2011-6-8 21:57
SC600还没上市,我却在等待SC600W!难熬呀!
funder
发表于 2011-6-8 22:04
比散热设计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减少发热。同样一个10瓦的XM-L灯,如果效率做到80%,那会有2瓦的热量要散掉。如果效率能提高到90%,那就只有1瓦的热需要散发掉。如果还能把效率提高到95%,那只要散发0.5瓦的热就可以了 ...
ZebraLight 发表于 2011-6-8 17:22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对于大功率LED筒,“吃”掉绝大部分功率的是LED而不是电路,LED是发热的主要源头,这点是手电厂商无法改变的。
以10W的XM-L为例,满功率运行时,10W功率中只有3W用于发光(这部分能量从前端射出,所以不参与发热),7W用于发热。所以不管电路效率如何之高,都要应付7W的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