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开店,广积粮 租了房子之后,才算有了充足的空间可以堆放库存。之前放在阳台上那两个货架,很快的增加到了六个。
为了更好的获得免费流量,我们又开了两家新店,同时运营三家网店,包括我们对外承认的自由旅途户外、风途户外,以及我们矢口否认也是自己运营的暴走兔户外(都早就关门不干了,应该不算广告吧)。然后每家店选一到三款不同的主推产品,以避免选款错误而导致的巨大风险。而每家店只推一到三款,是为了集中流量做优势单品,以单品突破的方式获得最好的搜索排名。
同时,为了之后能更好的扩展业务,我们也注册了一家公司,并且注册了相关联的几个品牌。当然大多数的品牌后来没有拿来生产产品,只是放在那边,需要的时候,能方便使用而已。顺便说一下,当时是想注册“自由旅途”这个公司名,后来被工商否了,“自由两个字不许用!”
细分市场,精耕产品 另外在2011年,我们发现之前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冲锋衣冲锋裤之类,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所拿到的产品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竞争力。随着大量商家的涌入,已经很大程度上摊薄了淘宝搜索流量,并且越来越有“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并且,价格也有逐渐走低的趋势,之前有30%多的毛利的衣服,逐渐的下降到只有18%到22%的样子。
后来者想居上,只好另辟蹊径。
于是讨论了一个切入点,想做点不一样的东西。
最开始的想法是做轻户外,就是说我们认识到,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户外活动,户外活动的范畴也会变得更加的广泛和平易近人。并不是所有的人参加户外活动都是为了高强度的穿越登山,而可能仅仅是周末的时候到郊外农庄摘一下枇杷樱桃这样的活动。甚至可能只是在风景区稍微逛一逛。
这一点判断应当是比较准确的。比如说2013年的时候,我到兰州,中山桥边至少有500个人穿着颜色各异的皮肤风衣;几乎任何一个非城区旅游景点都有大量的人穿着各种冲锋衣。
在一定程度上,冲锋衣之类已经不再是户外活动标配,而是出门旅游、休闲活动的标配了。所以,我们当时希望做的产品能够更加的贴近日常生活,贴近休闲旅游;不强调性能,但是强调舒适和得体。
这个判断应当是没有大问题的,但是遇到的一个障碍:这个定位很难被识别。没有办法准确的传递说我们的产品更适合休闲户外穿着。(其实迪卡侬的低端产品也是这个路数,因为它产品覆盖面和种类都非常广,所以简单的产品标识和价格区分就有效的完成了这种价值传递)
所以我们后面选取了“军品户外”这么一个方向,是因为它在视觉上就是一眼可以被看的出来的,风格上更加容易识别。争取能够更深入这么一个更小的品类,做好,做精致。
首次定制,初战告捷 有了这个定位,我们选了一家主营店梳理产品。那时卖的比较好的就是tad的那款现在已经烂大街的软壳冲锋衣,最开始在sb论坛见到的时候,卖380一件,现在大概100左右就有人卖了吧。当时走量还不算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件衣服得销量已经比较稳定了,但是因为是从别处拿货,毛利率非常低。
我们尝试过更换供应商,获得了更低的进价,但是同时得到的是不确定的货期和无法接受的质量。
为了提高毛利率,同时控制质量,我们考虑自己找厂家生产一批产品。同时为了跟别的产品有所差异,提高溢价。我们决定做一批市场上几乎绝无仅有的、带有压胶条的真正防水的软壳冲锋衣。
对,那个时候,包括现在,大部分的软壳冲锋衣,其实都是不完全防水的。仅仅是面料当中带有一层防水膜,但是接缝没有经过处理。在雨中时间长了肯定会渗水。……那个时候包括很多号称户外款专业冲锋衣,都是没有做压胶的。
因为这种面料内部带着一层绒,在做热压胶的时候有比较高的次品率,所以很多厂是不愿意做这个东西。另外也可能是,不做这个他们一样能够卖上价钱,做这个增加了成本,而收益实际上并不会有正比的提高。总之就是没人做。 经过长时间的寻找和大量收集样品,我们找到了广州的一家厂,发现他那边有一款衣服是类似的面料,接缝做了压胶处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洽,我们找他最终做了好象是500-600件吧。这批衣服就是最早在小筑团购的,所谓压胶版软壳冲锋衣。
狄大当时跟慎重的跟我确定了是否有现货库存,如何保证售后,等一系列问题,才允许在小筑正式开团。开团之后反应相当热烈,好像第一天就定出一百多件。我们又乘胜追击,在隔壁的论坛也开始了团购活动。
最终通过论坛活动就消化掉300多件,而且还基本上保证每件都能多少赚一点钱。更主要的是通过论坛活动,获得了比较好的前期销量和评价,淘宝上的排名,也得到了迅速提升。不仅压胶款迅速出完,没有压胶的同款也销量一路攀升。这种优势一直延续到2012年,淘宝的搜索规则改变之后才日渐式微的。
冬天这款,软壳冲锋衣的小小成功,无疑是给我们打了一剂强心针。最后我们决定做一件真正高质量的速干T恤。
说到速干T恤,我跟我的合伙人都有一个割舍不去的情节。那就是2005年冬天我们去黄山的时候,一人花35块钱买了一件心逸牌的排汗内衣-----申明,此处不是广告,十多年了,早没这个牌子了。这件衣服真是堪称神衣,冬天在外穿冲锋衣情况下,内衣不会有丝毫的潮湿。当然了,吸了汗,肯定是湿的,但是不会有那种黏糊糊的冰冷感觉。后来我们也尝试了很多品牌的各种衣服,比他贵十倍的都没有这样好的体验。
所以我们觉得这真是一个好东西,我们一定要能够自己做出来。于是我们拿着样衣就开始去市场上找面料。出乎意料的顺利,很快我们在市场上找到了类似的面料做了一批t恤出来。现在可以透露的是,这批t恤的生产成本是23块钱一件。 我们卖多少呢?在论坛上我们每件只卖28块钱。好像还包邮,我大部分的活动应该都是包邮的。所以基本上就是一分不赚,偏远地区还赔。
不过这一批衣服有一个问题,因为当时是找了一个熟人介绍的朋友去做的,并没有特别的注重去盯着,导致拿回来的时候实际上的胸口的绣花是有一点粗糙的。
我们为了显得有品质感一点,自己定制无纺布的一个包装袋。这样看起来,能够更有卖相。
后来也是在论坛上作了第一批的销售,随后淘宝上的自然销售也逐步的增加起来。淘宝上的价格基本上是48-68左右卖掉的,最贵的一件,我记得卖到了128。那时我们的原价标128,然后打折到64。结果这个打折软件失效的那几天,我们没有留意。就有买家真的128买去,并且评价还相当不错。应该说面料和舒适度都还是不错的,就是绣花绣的不好。导致次品率相当高。剩了有好几十件没法卖,还有十几件面料很脏的。
最终这个t恤,卖完之后我们算了一下,去掉留下来的这些次品,基本上不赚不亏,算是积累了一点信用吧。同时附带着卖了其他一些产品,小有盈余。
乱打乱撞,分钱过年 同时那一年的羽绒服卖的很不错。对,我们开始卖羽绒服了。有了上一年那种从别人店里拿照片直接过来挂的这种经验,我们大量的挂了一些自己觉得还好的款式,销量非常不错。基本上每件都可以赚100多块钱。完全没有库存,就是同款的找三四家有货的,谈个比较低的折扣,自己做了图就挂上去卖。那时候也是傻大胆,别人挂200-230的大路货,我直接挂358就开卖,一样卖的出去,一天七八件。
加上原有的传统款式冲锋衣,和我们新开发的这个软壳冲锋衣,当年销售额做了120万不太到,现金量到了40多w。我们尝到了自己做产品的甜头,于是决定更加深入的去寻找厂商,直接从厂家下单拿货,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年底我们每个人拿了十几万,高高兴兴的回家过年了。
其实这十几万并不多。我们如果留在公司上班,都是能够拿到这个数字,甚至超过这个数字的。只是我们觉得这个是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还有快速增长的巨大空间,并且能够更自由的一种生活方式。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弱点暴露 愈演愈烈 这一年当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不过当时也是没有注意,现在回头看起来倒是历历在目。 一个是对供应商的选择、管理过于随意,觉得是朋友介绍来的,那就肯定没有问题,从而放松了对品质的管理。 这个其实是性格上的弱点,对后面事情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深远,不能不说是我们的一大短板。包括当时这个t恤的吊牌、包装之类都是全部交给他们去代办。他们就说是5000套吊牌起印,虽然我们只做1000件T恤,但是吊牌还是要按5000件印。这样一件t恤衫各三张吊牌,一共印了15000张。只用掉了3000张。剩下的12000张就是白白多印的,别的不说,重的要死,后来搬家的时候都把我累坏了。。。。事情是一件小事情,但是暴露出来的是一个大问题。。。
嗯,顺带着把跟这个“间接朋友”的事情说完吧。后来居中介绍我们认识的那个朋友,自己的女装店不做了,把自己的一点存货和电脑什么的全部拿给我们,我们象征性的给他他一点钱,算是接盘过来。他的库存当中有一款衣服,据说卖的还不错,于是建议我们可以再去适当的补一点,这样子还可以再卖一卖,我们也就照办了。
没错,这款衣服就是他介绍的帮我们做t恤的那个朋友给他做的。我们直接找到了那个人,说这款衣服再加200件。他答应的很爽快说好呀,没有问题,大家都是老朋友了云云。就按照给他的老价钱给你做好啦。
到做好之后拿货的时候,我怎么觉得他报给我们的价格都不对,按之前的售价,毛利低得一塌糊涂。私下问了一下转让店的朋友,才知道他每件都加了我25块钱。。。
这个时候呢,又不好说不要。只好把东西给拉了回来。这其实就是自己的问题嘛,做事情不谨慎。后来合伙人总结说,商人跟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讲的是交情,他们讲的是交易。等我们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的生意已经举步维艰了。
当然,这不是告知我们被举步维艰的唯一原因,甚至不是主要原因。不能把这些责任都怪在别人身上。只是提到了“朋友的朋友”这么一件事情,提前拿出来说一下而已。
大家有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通过微信发消息给我,我视情况在文中回复下。
有兴趣的朋友请扫码加我微信(胖子的美好生活)前排围观。可能长,絮叨,言不及义,到时候写了整理下会同步发到这里。
觉得小文还能一看的朋友,请加我微信鼓励,如能转发一下,则胖子感激不尽。。
再次感谢大家多年来的支持。 微信无商业内容。。。不必担心广告或者自己手机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