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ourne 于 2013-3-16 22:35 编辑
(分割线以上部分与SF没太大关系,吊丝式的幽幽回忆,直接跳过不看是很好的选择!) 大概自2011年以后,经过国内外几次大地震及各种救生类节目的熏陶,自己开始比较关注EDC、BOB这些知识及设备了,不过在这段时间,我认为头灯是更加适合户外徒步、BOB这类环境的个人照明设备,强光手电在我的体系里头,没有位置。一是因为头灯可以戴在头上,腾出两只手来做事,亮度应该也够了。二是头灯的续航时间一般较长,不需要带很多电池来备份,而强光手电的续航时间短很多,需要带很多电池来备份。更麻烦的是,头灯一般用AAA、AA的电池,而强光手电所用电池,基本是与此不兼容的型号;如果我要同时在户外出游或是BOB备险的装备体系中配备头灯和强光手电,就要同时带两种型号的备份电池,重量会增加很多,何况强光手电本身体量也不小。2011年至2012年发生的几件事情逐渐影响了我的想法 ,为我日后入手后几只SF,奠定了心理基础。 1、拜读本论坛Harries前辈的那篇《玉树归来》,使我通过前辈的实践,感受到强光手电在极端环境中是存在特殊使用价值的,虽然,很长时间内,我都没能清晰的自我描述这种价值及其应用原则。同时,Harries前辈在其文中提到的6PL+SC1+P60+123A*6的强光手电照明方案,对我颇有醍醐灌顶的效力。不过很长时间内,这么宝贵的启示,只是埋藏在脑海深处,并未被应用于自己的实践中。 2、2011年末一次雪后夜间走山,分别尝试用黑钻头灯上的卤素灯和LED灯照路,卤素灯的黄光照射能较客观反映出地面的起伏状况和前方景物的质感与距离感,照在雪山的反光也不太刺眼;而LED的白光(正白光)照射在反应地面相应状况时,确实缺乏足够的立体感,容易造成使用者对前方景物景深的误判,反光也感觉强烈些。光色来讲,黄光确实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暖意和安全感,可能黄光更接近人们通常理解中的阳光的光芒吧。从那次后,应该说就极喜欢上了灯泡的光色。 3、2012年,北京的雨水大,出了那么多令人不安和难过的事情,促使我深刻反省挂在钥匙扣上的菲尼克斯E01和随身包中的PETZL e+lite胶囊头灯是否能满足突发情况下的照明需要,无论亮度、射程还是显色性。最初选择携带E01和e+lite,都是出于便携、续航性好、备份电池轻便和功能覆盖性好(e+lite还带有哨子,可以作为钥匙扣上FOX40哨子的备份)的需求,在亮度、射程、显色性上都忽略了。不过,当时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但并没有深入去考虑解决办法,不过是把e+lite升级为普林斯顿的Tactical QUAD了。 4、为了出差方便,我准备了一个洗漱包,里面有常用的电动剃须刀等用品,平时是不用的,出差时拿起就走。某次出门前,习惯性的拿出剃须刀试一下,结果发现长期装在里头的AA电池过期漏液,把剃须刀电路毁了。这件小事对我倒是个非同小可的提醒,因为为了“拿起就走,拿起就用”,我的所有头灯和手电都是打包在相应的包里,电池安装到位的,如果AAA和AA电池有可能长时间不用后漏液,使得照明设备失去功能,我设想中的“拿起就走,拿起就用”还咋实现呀?!这事后就想起来,好久不太用的6PL已经装着原配电池在抽屉里呆了得超过3年了,结果拿出来一按,功能毫无问题。于是乎,“还是123A可靠啊!”的想法开始动摇自己根深蒂固的关于123A及使用123A手电筒的想法。
-------------------------------------------------------------------------------------------------------------------------------------------------------------------------------------------------------------------------------------------- 很不幸,经过前几件事后,我仍然在购买各种照明设备时,特别回避使用123A电池的产品。2012年,SF使用AA电池的E2L AA上市,我当时特别想买一支: AA电池的成本低还到处可以买到,还可以与现有的头灯通用电池来简化备份电池的品种,够亮又长续航,等等一堆想象中的优点。兴冲冲的通过旺旺去向神火老大买E2L AA,结果刚刚卖断货,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有货!人突然碰个大失望,可能总会有个应激反应,我当时的反应是问了M2多少钱,神火老大给的价格不错,于是就买了。做出这个决定的直接想法是,眼巴巴看了网络上那么多SF的褒贬不一,自己总要收个SF的泡子筒经典体会体会吧。其实,现在想来,买M2的内心潜在动因大概与上面说的几件事是有些关系的,可能在买M2的决定作出前很久,我已经在内心慢慢而又朦胧的开始重构自己对照明设备的要求,而重构的结果,是我向着SF接近。 M2到手后,第一感觉是比6PL的尺寸大了许多,也重了些,这些都拜那个为了保护灯泡而设计的Z32防震灯头所赐。按照la453075前辈在一篇本坛帖子中的精彩解说,我手中这款长脖子版本的M2在M2系列中还属于减重版本,可想见圈圈头版本的M2要有何等魁梧敦实了。M2,就我个人断续EDC的体验来看,其体量已经非常接近将随身筒装在衣兜内携带的极限。如果使用者作跑动、跳跃等较大幅度运动的话,M2会在衣兜内重重的撞来撞去,甚至可能会从衣兜里窜出去;即使是用M2筒身自带的夹具将筒子夹在兜里,但由于其单向夹具的设计,也是如此;我推测可能是M2的重心太靠近灯头部分了造成的,如果M2能使用双向夹具来让灯头在携带式能冲着下方,可能会好一些。我现在自己EDC时,是将M2单独装在一个衣兜中,再把衣兜扣上或者拉上拉锁;再就是灯头向下放在较窄小的衣服兜中,让它竖在里头。 M2作为我首支采用灯泡的SF,其照明亮度、光斑范围和显色性都让我非常满意,甚至超出预期很多,这个就不必多说了。作为一个初入泡子筒的新手,我对M2做了一些原始和粗陋的实验,以确定SF的灯泡是不是那么容易“殉职”?M2的Z32灯头是不是如大家一致认可的那样能够为泡子提供防震保护?我多次重复了以下实验,每次实验大概是这样的:1、快速、反复的按压战术尾按使M2像爆闪一样速开速灭,每次约30次或者更多;2、之后将M2在手掌心或者床边反复敲打,敲打的力度大概是比把手掌心打的生疼稍微轻一点的量级,敲打的时候,有的时候是点亮的,有的时候是未点亮的;3、分别重复1、2。M2在使用P60泡子进行上述实验中,没有发生任何功能上的故障,泡子现在完好。同样的实验,我后来在入手每一只SF后都进行过,结果依旧。通过上面的实验,我对SF的灯泡可靠性,应该说非常有信心了,完全打消了顾虑。不过在这个实验中,我发现M2的战术尾按的按压流畅性似乎差于6PL,有些生硬,当时以为是我入手筒子的个体差异,后来拜读玛索大师的神贴《2013新人买筒指南》,发现这可能并非个案,不过,用过这大半年后,感觉尾按流畅多了,大概和车一样,有个磨合期吧,可能M2比6P系多了些个防震、防水的额外零件,对尾按操作的响应性有轻微影响。 M2在我实际EDC的过程中,主要是短时间点亮用于照路和启动汽车前检查车况及周边,不过有一次在一个无电灯的房间中调试暖气,由于M2灯头上有棱条,可以方便稳定的平放在很多光滑的平面上,而不用担心它自己滚来滚去,这个设计我认为还是非常实用的,我现在在选择随身筒时,都会把能否稳定的平放这一项作为一个因素来考量。 对于M2的EDC方案,我最初是打算套用前文提及的Harries前辈的6PL+SC1+P60+123A*6这一模式,搞一个M2(换装暖白光的XENO XP60L XM-L,这个XP60L装不进SC1的)+ SC1+P60+123A*6的EDC模块。原想是兼顾LED长续航和灯泡的专有优势,不过这个方案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个技术问题,换装XENO XP60L的M2会出现偶尔无法战术按压点亮的问题,尤其是经过较大震动的情况下;而在进行我上文提到的爆闪式按压+反复敲打式测试时,会更频繁的出现这种点不亮的情况。这个问题,我后来在某位前辈的回帖中找到了答案,基本上这是由于Z32防震头的设计,造成了与副厂产品合并使用时的接触不良。所以,目前我的M2采用M2+SC1+P60+123A*6的模块来EDC,SC1装载P60和123A,放在随身的包里头,总体说,这个EDC模块体量偏大,但是可靠性和适用情况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