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庆出现了一群电筒控,每晚在南山一呆就是三四小时他们说这样做是为了减压,还有人因此把鼻炎都耍好了
5月16日晚,一群电筒控,夜爬南山释放压力。重庆晚报记者 贺怀湘 摄
电筒像一支支光棒照亮暗夜,释放快乐。 重庆晚报记者 贺怀湘 摄
最近重庆出现了一群电筒控,每晚在南山一呆就是三四小时
他们说这样做是为了减压,还有人因此把鼻炎都耍好了
重庆晚报讯 最近有市民向重庆晚报24小时新闻热线966988反映,夜间的南山步道,经常会出现一群中年人,他们个个手持电筒,不知在找什么宝贝还是在玩耍什么。昨晚,重庆晚报记者从南山步道上山,揭开了这群人夜游的奥秘。
昨晚8时许,重庆晚报记者在黑暗的山路上攀爬了近20分钟,突然发现树林中闪出几道强光束。光源处,一名中年男子坐在一块一米多高的大石头上,手持电筒朝向天空,冲同伴开心地喊:“嘿,第15架,我看到的哈!”
旁边一名男子大笑:“你看到的算你的,不得和你抢。”
“跩啥子嘛,下一架飞机,肯定我先看到。”另一男子说。
重庆晚报记者随即上前,和几名男子攀谈。大石头上坐的男子自称姓唐,他告诉重庆晚报记者,“我们拿起电筒不是来找宝贝,是来数飞机的。”唐先生说,这个圈子共有10人,年龄都在40多岁,一起玩电筒两年多了。
“下了班六七点钟,我们就上南山了,一直玩到10点以后。”唐先生说,他们数飞机,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人要数满10架才能下山,“看到不着数,要用电筒照到才算。”
唐先生说,有人得知他们一群大老爷们这么晚在山上打着电筒数飞机耍,说他们很无聊,不务正业。“其实我们倒很开心,这样的玩耍简单轻松。”唐先生说:“即使是比比谁的电筒亮,谁的眼力好,都很不错呀。” 本版稿件由重庆晚报记者 张亦囝 采写
专家说法>>
既健身又减压值得推广
重庆文理学院心理学教授谭刚强称,40岁左右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却不如年轻人。因此,电筒控们这样的耍法,既健身又借此交流了各自的心情,是很好的心理宣泄方式,值得鼓励和推广。
白领江先生
为数飞机,不惜花7000元买电筒
现年46岁的江先生,是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他蹲在树上,看起来轻松自在。昨晚,他带了5支强光电筒,是装备最多的一个。
“以前下班都是和朋友约起打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江先生说,这种耍法常常惹得老婆和自己吵架。“自从加入晚上登山数飞机,我就不想打牌了。”江先生说,老婆也觉得这种耍法健康,“我买的电筒,最贵的一支7000多元,老婆也没反对,还说‘总比输在牌桌子上好,还伤身体’。”江先生笑道,我现在鼻炎都好了。
律师沈先生
漆黑山顶卸下面具,大哭都可以
重庆汉尊律师事务所主任沈仁刚,也是这群电筒控里的一员。沈仁刚说,平时不但要管理律师事务所,还要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压力很大。”他表示,看到很多过劳死、抑郁症自杀等极端事件,他感到,压力聚集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排解。
沈仁刚说,白天在很多场合戴着面具,但在漆黑的山顶,四周很空旷寂静,看不见人的表情,吼上几声,互相说说过去的糗事,放声大笑,说到伤心时,泪流满面都没关系。“这时心里特别平静豁达,脱下伪装回归真实。”
高管谭先生
电筒的光,让他仿佛回到儿时
市内某公司负责人谭礼学,加入电筒控的原因,源于儿时经历。他说,上世纪70年代,看电影是他最喜欢的事。“我家离放电影的地方很远,每次看电影,母亲就用竹竿绑上破布蘸煤油照明。”谭礼学说,路上,星星点点的火把异常美丽。“如今,漆黑的山路上,电筒的光让我回到了儿时,那种快乐心境,无法用言语形容。”
电筒控装备
■袖珍电筒
长度:约6.5厘米
亮度:相当于15瓦白炽灯
重量:14克
照射距离:30米
续航时间:150分钟
■强光电筒
长度:约38厘米
亮度:相当于300瓦的白炽灯
重量:4公斤
照射距离:1000米
续航时间:100分钟
(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