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电大家谈-手电筒爱好者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成为会员,享受更多功能。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89|回复: 0

网红品牌:生于流量,败给信任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8-27 14:2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9-8-21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成为会员,享受更多功能。

    x
    + w9 O- j4 d9 P
    2018-2019年是新锐消费品牌的元年:抖音、快手、小红书的红利,带火了一群红品牌。除了美妆里的「完美日记」、「HFP」,牙膏里的「参半」,咖啡里的「三顿半」,就连雪糕里都冒出了「钟薛高」、「中街」和「奥雪双黄蛋」。红品牌是幸运的,幸运在于它们可以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在各大社交络上刷屏,销量可以达到一夜千万,投资人倒追着找上门想投进来。大家都想成为红,做爆款,每天我的她经济行业群,能看到10份以上的各类《短视频冷启动攻略》、《小红书投放指南》…  在一些情况下,会议室管理系统的优势会越发的明显起来,经过市场检验也能够一往无前的发展下去。- N* e4 @  H4 ]" t/ _* J# A9 `: o
    ( M+ I% V* v; j& V$ t: A$ K0 c9 W

    - Z! F# c4 F# Y6 ~3 ^! Y# V但红品牌也是不幸的。在当下人人都在追逐流量、爆款,挤破脑袋想要爆火的同时,我们没看到的是红效应同样也可能带来巨大的反噬。谨慎做红品牌。1 人人都想做红品牌为什么人人都想做红品牌?因为消费品的品牌营销之路在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传统快消时代,媒介是电视、户外等传统媒体,曝光至少三次才形成转化。以前的广告就是广告。而自从社交媒体10(微博+微信)崛起,发声的不只是中央型媒体,人人都能发声了。结果是,消费者的「看法」对消费品牌的影响力达到了空前高度——广告需要学会做事件,做爆款,才能被议论。% r" G- C! f" T) j: V  R8 ?

    ) a( U) C5 a4 E+ T3 y- E/ j1 l2 b2 y. g- C' Z" |3 a, Y
    从那时起,只做广告不够,还得做一个能「被人讨论的」红。小红书、抖音、快手的内容电商再烧一把火,种草时代上线,内容推荐变成了主要逻辑。
    ( t) F( D+ d' G/ |* h. b
    $ m- R% |. {, W' s' l6 h1 H5 X2 r9 {
    能做出抢占广大群众眼球的内容,就能快速拿到高流量、强曝光、高转化。于是「成为红品牌」就变成了大多消费品牌向往的方向。在我观察来看,红品牌的成名之路有三种:
    " s( d9 d% u' W8 H
    4 A! {' f7 I% B! i% y
    7 b9 _' |, _1 j, A: z# K* g2 c1 u第一种,自带红基因,一出生就准备做红的。我们熟悉的HFP、完美日记、三谷、半亩花田……都是这个路径。HFP(HFP)盯准了成分党的美妆品类,对标美国TO的社交投放大法,在2016-2017年在上统一模板,密集投放,硬生生的砸成了一个红。▲ 来源:CK商业逻辑研究院最近大热的半亩花田,则是在小红书上用前后对比的磨砂膏效果图,可以做到小红书单篇2000-10000点赞。这类新锐品牌,切入细分品类,打一个爆款产品或差异点,通过社交媒体海量投放,形成爆款产品的心智。
    9 ?; C/ s7 a2 L
    5 ?4 \. d" G. l4 p3 `; x+ N# l
    $ m9 _% {  C6 g第二种,是属于「让我再活500年」的老品牌焕发第二春很多国产老品牌都在历史潮流中阵亡了,往往形象老化,玩不来新渠道,比如友谊雪花膏、英雄牌钢笔,在与新品牌的较量中,要么死了,要么半死不活。因此为了赶上潮流,拼命挤上红品牌道路的,就有一群60岁还能活得像20岁的老牌。跨界是他们最常用的一个「换血」套路:六神与RIO联合发布「花露水鸡尾酒」,还有泸州老窖香水、大白兔奶糖唇膏、福临门卸妆油……「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红」成为旧时代品牌的营销座右铭。在美妆界最有名的两个起死回生的品牌就属百雀羚和O了。百雀羚,作为一个 80 多岁的品牌,重新设计、做事件、搞长图。而O玉兰油,则靠着一个小灯泡的爆款,重新回到了年轻人的视野。6 G- `' L" d  C# \! b
    0 x) W1 M% y7 S& E) Y

    : G& \1 f, p" a  _8 P" ~第三种,莫名其妙火起来的。还有些品牌,火得他们自己一脸懵逼。今年夏天的红雪糕界,一个莫名其妙火的案例就是「奥雪双黄蛋」。这个品牌其实在东北已经有23年的历史了,一直有生产「水晶葡萄」「香芋提子」等经典雪糕,常年在超市里默默被买,品牌并不出名,我也是在「双黄蛋」火了之后才认识的奥雪。而双黄蛋雪糕之所以成为爆款,很重要的命运转折点是被罗森看中,进驻了全国的罗森便利店。我们之前在《什么样的机会能产生新消费品牌》里说道:6 H5 o# ^8 _& n$ [0 x: G
    , X2 I# D5 `( s; }5 P# p# i, v/ i

    ) G- R: F- V% b' w" O! c“渠道其实也面临着需要差异化的压力,他们的采购员会经常去寻找一些新品类和差异化的产品,尤其是符合当下社交络颜值经济的新品牌来入驻自己的渠道,和其他超市拉开差异”。想必是这个原因,罗森看中了奥雪新研发出的「双黄蛋」,这个东北的雪糕品牌打入了上海。喜茶当年也是多年深耕广东市场,最后到了上海打开了新天地。而奥雪双黄蛋,进入上海后,凭借独特造型和双重口味被上海消费者发掘,发到了抖音等社交络渠道,一炮而红。无论是上面哪一种红品牌,都享受到了一夜成名的爽感:销量一夜间飙升,获客成本降低,品牌名脍炙人口,想合作的人蜂拥而至……然而,风口上待久了,红品牌吃到流量红利的同时,也难免遭到舆论的反噬。
    " J4 m$ A+ q) Z% [, D& P
    $ R, u" W/ g, w; J9 @* q
    2 A' l2 @, j  t" H. O& c1 P2 红品牌的反噬我一直觉得,做品牌和做人其实有许多相似之处。普通人总是会想象自己火了以后日子会有多风光。同样的,做品牌的人往往会幻想,自己的品牌哪天刷屏了,一定就会走上销量暴涨的道路。然而成为红,不是你获得了信任,而是你突然走到了一盏聚光灯下,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被无限放大。红的诞生源于新媒体,而新媒体本身还只是未被完全规范化、存在时间较短的媒介,除了流量,不能带给品牌更多背书 。. ?, R* D9 _/ d. b0 S" |
    8 f, ~$ M6 ]$ h# e0 R9 ]
    , |) E. q; C5 [" t. G
    成为一个红品牌,就像是一夜而红的流量明星。带来的是流量,却不是品牌。流量是流量,品牌是品牌。品牌意味着信任和认可,而流量仅仅是注意力。
    9 x- y* i* [3 [! a& K6 d0 p
    6 I! d1 ~' |, c' l6 T
    8 U2 j1 }; r8 x" O" Y9 ]红品牌并没有获得任何信任,只是获得了更多的注意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媒体流量带火了红品牌,而媒体舆论同样可以摧毁整个品牌。成为红的反面是,你会被打上几个「红」固有的烙印和标签:大众的刻板印象就是红品牌并没有多年的经验沉淀,只靠花枝招展博取关注,很有可能是「三无产品」。类似的刻板印象并不能很快退去,没有人会去仔细研究你的品牌是不是真的有牌照。这时候,最惨的就是那些「没有做好准备变红的红品牌」。比如,说到前面的奥雪。前两天我买了奥雪的双黄蛋雪糕给我的团队一起吃,发了一条朋友圈。我朋友圈下方,收到了一堆「双黄蛋雪糕听说有问题,建议少吃」的友好建议。这个新闻不久前在热搜上出现过,我还有点印象,于是又顺手搜索了一下,出现了一堆《红双黄蛋雪糕抽检不合格》,原来这些新闻已经发酵一个多月了,吓得我菊花一紧。后来又细细翻了报道,才搞清楚原委:
    / l1 H* @/ M) ]. u1 O
    - y* _8 p. e; k8 I* \0 i4 k* y4 R1 p: `
    雪糕的低温存储条件很严格,有些小店不严格控制,就会导致雪糕出现变质。奥雪碰巧在温州有一个经销商,在存储上不注意,被抽检出了问题。雪糕的安全运输与储存问题本身就是行业痛点,事件发生后,奥雪也在采取相应行动,比如定期抽查零售商、审核经销商冷链资质等。如果不是仔细查过,我听到几个朋友这样的劝告,对这个品牌也不熟悉,不管怎么样,下次吃的时候就会不放心。因为这件事我开始对品牌公关有了再一次的思考:类似的「公关事件」许多品牌都有经历,但是奥雪因为这一次失误死得特别惨——满屏的报道和抗议,红冰淇淋瞬间登上黑名单,为什么?我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是红品牌。我把品牌,按照品牌力流量度分成四个象限:低品牌低流量,初创品牌,需要冷启动,例如一些你没听过的新生品牌。高品牌低流量,往往是老化品牌,需要寻找新消费者流量。例如大宝。高流量低品牌,红品牌,高收入高风险。例如奥雪。高流量高品牌,则为强势品牌,有很强的信任感,同时能继续增长。例如海底捞。红品牌如奥雪,就是高销量高风险,风险在于大众对红不信任,早就有一种「你看,果然有问题吧!」的心理存在。红有流量,媒体也会想蹭流量与迎合大众的期望,越来越倾向从“红产品被曝质量有问题”这个角度报道,而不会把信息全面铺展。《乌合之众》一书中提到:“群体总是处于低理性思考的状态,他们所使用的论证与能影响他们的论证都非常低级,只能通过类推的方式才能将其视为理性思考”。消费者可以因为安利轻易的爱上一个产品,也可以因为舆论轻易地嫌弃一个品牌。这就是流量&;品牌的灾难。
    ) g: E) Y9 [3 x6 M1 }( N% i- @4 E9 W( Z
    6 r7 `5 g$ A, B, y
    3 谨慎做红品牌红品牌确实更容易出现问题,因为他们有个通病,那就是品牌建设不完善,缺乏品牌力。「红品牌」的本质是什么?很像是年少成名的小孩子。他的心智还不完全成熟,就收获了灯光和掌声。站在灯光下的人注定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大众对小孩子是不那么信任的,所以当他犯错误时,就更容易受到谴责,就像表达「我早说了他靠不住吧」。如果把品牌比做人,那么有品牌力的品牌,就像是已经跟我交往了十几年的老友,对他我很信任,可以放心的把自己的任务交给他,偶尔他犯一次错,我可以理解。品牌力的本质就是信任——闭着眼睛买,从货架上随便挑一个产品,都不会出错。这是红品牌最实际的困境,他们最不缺知名度,缺的是信任。所以品牌应该尽可能从第四象限红品牌,往强势品牌走。怎么才能建立品牌力呢?他们或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建设品牌:% j. X" \$ p( P9 u$ W. [/ W
    ; n) D$ f1 q" s$ l1 d  d
    * F' I" j' G% n: ^4 N9 ^
    做好渠道管理和品控:无论是超市还是小店,能做到从出厂到消费者拿到手的产品质量的保障,是品牌的基础。只有做到这个程度,才能让消费者无论在哪里购买,都能“闭着眼睛买也放心”。
    3 Q. r6 N0 G$ N- v8 g- X5 j& E+ h7 x6 J( K1 H, y' L2 t

    / w8 _: h8 a/ K; N* G$ }保持产品创新能力:爆款可以让人看到你,持续出爆款才能让人记住你。这一点喜茶就做的很好,2018年春夏,“黑糖珍珠牛奶”这个品类火了(以鹿角巷为代表),隐隐有压过喜茶的风头,喜茶能立刻跟进推出“波波茶”,同时多线开辟冰淇淋、软欧包、含酒精饮料等产品。喜茶创始人曾介绍,2017整年它们研发了几十款产品,最终上市的只有10款。
    # @( @$ K1 q5 U# i7 J4 T! O: f. m2 r! V

    : l" I" e1 I: _. [* J& N品牌力升级:品牌力不仅靠自然增长,也不只是靠营销手段刷脸,还可以借力。我们住酒店时,如果洗漱备品很高级,比如是欧舒丹的,我们就会觉得这个酒店很有品味,同时欧舒丹也刷了一次存在感。我看到奥雪在为海底捞、凑凑等火锅店供应3D冰淇淋,这也有助于增强B端的背书。
    $ l" K! {1 T+ Z+ x) A
    ; ~2 K$ q5 \7 n4 K* n7 Y, K$ B# [/ t, i# _
    做好公关防备:成熟的品牌能做好品控,也会有应急预案,危机发生后,及时透明的回应是唯一最好的策略。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海底捞的教科书式回应很值得好好研究。成为红,只是品牌迈出的第一步,像是走上舞台,拥有了一束聚光灯,能否把这场戏演好,还要看后续的努力经营。如果注定最终成为王者,那么红品牌不幸的宿命正是对少年最好的磨练。回头再反思我们开头所说的「流量焦虑」和「爆款打法」……在这个消费品创业元年,做品牌,我们缺的真的只是流量吗?我们缺的是信任。流量可以买到,只是价格的高低罢了,但品牌力却是很难建立的,它用金钱买不到,靠的是时间和实力的一分分积累。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论坛自带搜索|下载论坛app|手电大家谈-手电筒爱好者之家 ( 备案序号:鲁ICP备05002565号 )
    以上言论纯属个人观点,与手电大家谈立场无关。
    最佳浏览模式:1920*1080



    GMT+8, 2025-2-22 23:17 , Processed in 0.11696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