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看有人计算整流后的功率计算错误,来探讨下,理越辩越明
100W灯泡串一只二极管半波整流后其功率降为多少?
前提条件 假设灯泡电阻为定值不变(不然意外数据太多涉及材料k电阻率了)
第一个观点 1/4:半波整流削去负(正)半周后,电压的有效值降低一半,由P=V*V/R得,功率降为1/4.
实验验证:220V电热台板一块,测得电阻753欧,电压
210V,P=210*210/753=58.6W.
串上整流二极管,用数字表直流电流挡测得电流为0.13A,P=0.13*0.13*753=12.7W,略小于1/4,这可能与测量误差有关.
第二个观点 1/2:削去半波后正半周仍做功不变,负半周不做功,所以功率降为1/2.
万用表测非正弦波不准确,不能做依据.
第三个观点 略小于1/4 假设灯泡电阻为定值不变.
记起了一个公式:半波整流输出电压等于输入电压的0。45倍,这就是说,功率降为既不是1/2,也不是1/4,而是略小于1/4(0.45^2)。
先理解一下什么是正弦波的有效值?有效值,是指将交流电加在一个电阻上,单位时间内该电阻的发热量,如果与加上某直流电时的发热量相同,就将该直流电的电压(或电流)称为该正弦波的有效值。有效值的计算方法:是将交流电流每一个瞬时值作的功进行积分,再平均分布在整个周期内(见附图)。学过微积分的,是很容易理解的。
万用表等测量仪器的刻度,就是按正弦波最大值与有效值的关系来做的,也可以做成最大值与平均值的关系,或测量峰值……对非正弦波,除了用示波器来间接测量,用万用表是无法测量的。说到半波整流的输出电压是输入电压的0.45倍,那是直流平均电压,不是指做功的有效电压。就是交流电,平均值也与有效值不同:平均值是最大值的0.637,有效值是最大值的0.707。
现在加了二极管以后,仍然必须将每一个瞬时值作的功进行积分计算,再分摊在全周期内。正半周的工作情况没有变化,但负半周不工作,由半个周期内作的功积分后分摊在全周期内,
所以功率是无二极管时的一半。
要说有什么不同,严格来说,由于电阻的温度系数影响及硅二极管0.6V的正向压降,对总的功率变化有些影响,但应该不在本题的讨论范围之内。
其实在电工学中,这是个基本常识。只是仅学过中学物理的电学部分,对这个问题不容易理解,与整流电路搞混在一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