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dman
发表于 2015-11-16 15:25
timwang 发表于 2015-11-16 12:00
非常期待你的观点
说实话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要牵扯很多概念性的东西,试着解释一下吧:先引用论坛卡卡的一段话:
色温低和穿透力基本无关。。 因为穿透力有关的是波长。在白光范围内色温高低和波长基本无关(不管是正白,自然白还是暖白波长差不多的)。这个而是CREE工程师说的。。不用再多阐述
再复制一段以前我对手电光源选择的看法:
显色性和色温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直接的联系。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光源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对颜色的辨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照度,在以往讨论中被忽略了。
根据人眼的生理特点,亮度低的手电选择适合色温低一些的,亮度高的手电可以选择色温高一些的。应该知道的是高色温的光源对人的夜间视力是有损害的,长时间在夜间户外使用还是色温低一些的手电比较合适。有经验的天文爱好者在进行天文观测的时候,会使用亮度很低的红光手电,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夜间视力。
对于手电光源的选择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每个人可根据自己体会和喜好做出选择,别人的体验也并不一定适合自己,但多了解一下相关知识也是有益无害的。
然后还需要了解几个概念,直接给出链接不再复制粘贴,大家自行了解。1,人眼视觉特性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218/09/153944_338062866.shtml
2,光源的几种状态,顺光、逆光、侧光。http://wenku.baidu.com/link?url=iWZF1-b5sH3Zj7lTR_mcmgXIAOB5np7r6r3r5dg1lx30AihaH-qm6uhunAkNwlMJz7AyTrHevYChRaaR_EuPc2-25Z--cWzDScDBATp9XiW
3、光度与色度http://wenku.baidu.com/link?url=9rrEmX3eTyQlMahfLjUWI7WA8ib1pQ8vnzzd6q42N_89Scv4Qm8ugzo-i5BZrz80KfpmUq5PLoP_nSD0yKxB5WeJlnFNne_NBBDKAJ8AGRq
4,暗视觉http://baike.baidu.com/link?url=_wNroGJ9pCaMrEV3-qf6nuV7nPw3olKLjxQN4YYaTZX3qof4Upsujijf_g9ywdxk3V5jTrsND1-efEbW9E4iRK
回到正题,首先冷白和暖白都属于白光范畴,都是混合光,只是各种色光比例不同,不同于单色光,所以用波长来讨论并不合适。根据人眼的视觉特性影响人观察的主要因素是光的亮度,然后是光的状态,最适合人观察的是均匀的漫反射光,最不好的是逆光。手电照明正常状态是顺光照明,但在雨雾霾天气因为空气中水滴和尘埃会形成强烈的反光,造成一种逆光照明的状态,从而干扰人眼对目标的观察。
然后再讨论下色温对观察的影响,人眼的视觉由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共同形成,人眼看到的是物体的反射光,并且对不同波长的光灵敏度不同,对555nm波长的黄绿光灵敏度最高,高于或低于这个波长灵敏度会逐渐降低,光照度良好好的环境下,由于高色温的光源会使物体看起来颜色丰富更鲜艳,但在光照不好的环境下,高色温的光源更容易刺激瞳孔收缩,从而影响人的暗视觉,在这时候色温低一些的光源会更合适,人眼观察起来会跟舒服。为什么有很多人觉得高色温的光源比低色温好呢?那是高色温的光源看起来更亮,虽然亮度一样但给人的感觉并不同。
最后回到高显色的问题,如果在光照度充足的时候高显色光源当然会更有优势,在光照度比较低的时候人眼的视力主要来自杆状细胞,所以显色性高低对人的观察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了。
顺便说一句,很多人喜欢的柔光罩其实是个很坑的东西,如果位置使用不当会导致光源直接出现在人的视野范围内,从而使光源变成了一种逆光照明的状态,效果会怎么样大家应该很清楚了吧。
badman
发表于 2015-11-16 15:45
再说说射远筒,射远筒光线比较集中中心光斑亮度高适合远距离照明,但用于近距离照明时会使光源照到的部分与照不到的部分亮度形成强烈的反差,同时也会导致瞳孔强烈收缩,反而更不容易看清周边的情况,除非确实是有远距离照明的需求,一般情况最好选择泛光过渡均匀的手电,可以兼顾大多数的应用环境。
timwang
发表于 2015-11-16 16:54
badman 发表于 2015-11-16 15:25
说实话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要牵扯很多概念性的东西,试着解释一下吧:先引用论坛卡 ...
非常感谢老兄古道热肠、大段文章,真是毁人不倦啊。这更坚定了我一个看法:每一口井都通着马里亚纳海沟。小小手电、学问深着呐。
我大概算复烧,现在手电市场的情况不太了解,粗略的印象是,多数厂商对筒子的介绍在细节参数上都是比较模糊的。比如我喜欢ZL的原因之一是它对产品的描述是分档流明与时间并说明了计量标准和方式;“自然白NOMINAL CCT ****K”,而不是只说养眼暖白;泛光光斑多少度、中心光斑多少度而不是只说户外神器大泛光。所以,特别是色温、显色度和泛光度上面,有些东西不太好搞清楚,也挺无奈。
追个问题吧:
1。LED的穿透力,是否从物理学本质上是不可改善、不可逼近白炽灯(比如SF6P氙泡筒)的?
2。户外来说(指一般野外[不含有路灯的景区山]夜爬登山行路照明,不考虑搜救和营地),聚泛度如何是合适?
badman
发表于 2015-11-16 17:12
timwang 发表于 2015-11-16 16:54
非常感谢老兄古道热肠、大段文章,真是毁人不倦啊。这更坚定了我一个看法:每一口井都通着马里亚纳海沟。 ...
毁人不倦是我的责任{:5_589:}1。LED的穿透力,是否从物理学本质上是不可改善、不可逼近白炽灯(比如SF6P氙泡筒)的?
led并非无法超越白炽灯,同属于白光范畴,穿透力是一样的,原因前面已经说过,只要选择合适的色温应该能获得一样的效果,我喜欢4000k左右的色温,光色接近卤素灯泡的。
2。户外来说(指一般野外[不含有路灯的景区山]夜爬登山行路照明,不考虑搜救和营地),聚泛度如何是合适?
兼顾型泛光过渡比较均匀的比较好。参考这个帖子中B选项的光形http://www.shoudian.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9327
每日签到
发表于 2015-11-16 17:22
非常感谢老兄古道热肠、大段文章,真是毁人不倦啊。
xiaozwz
发表于 2015-11-16 18:57
看了怎么多讨论 还是要把 "同光异谱" 这概念说下.只要其 光谱曲线不同 必然是有不同点的 可能有些目视不好看出但用专业设备一定是能找出区别点的.说到光的穿透性问题 实际还是要围绕 光谱曲线来分析. 白炽灯其光谱曲线在红光段是非常高的 而LED或其它是没有那么高 这必然会在光上体现出来.深红光影响最大的应该是 物体的投影边源更深.我猜测是可以在黑白摄影上区别出层次来白炽灯 灯光的层次一定会比LED的高.
badman
发表于 2015-11-16 19:02
每日签到 发表于 2015-11-16 17:22
非常感谢老兄古道热肠、大段文章,真是毁人不倦啊。
哈哈!又毁了一个。论坛误导误传的东西太多,思考讨论这些问题也是个学习的过程,顺便普及一些知识让大家在遇到问题时分析判断也能找到一些理论上的依据,事件很开心的事。论坛很多时候产生争论就是因为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不同,如果回归实物的本来面目,这些争论就不可能发生,所以多掌握一些知识配合自己实践体会,很多东西想要被神化会很难。
另外要说明一下,我的看法是出于我自己的理解,很可能存在一些偏差和错误,所以我说的不一定就是对的,如果发现我有不对的地方还恳请大家拍砖指正。
badman
发表于 2015-11-16 19:28
本帖最后由 badman 于 2015-11-16 20:53 编辑
xiaozwz 发表于 2015-11-16 18:57
看了怎么多讨论 还是要把 "同光异谱" 这概念说下.只要其 光谱曲线不同 必然是有不同点的 可能有些目 ...
欢迎xiaozwz兄归来!现在的光源如果都能提供光谱曲线事情就会变的很简单,大家通过看曲线就可以清楚的光源特性。如果红光有压倒性的优势,用红色滤镜就能解决光源穿透性的问题,但人眼却是对红光最不敏感的,这个问题可以继续探讨。
对于白炽灯光做黑白摄影光源早在胶片时代就开始应用了,但结果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层次会更好,这还要看拍摄对象的颜色组成,以及感光元件的特性,blackbird那个帖子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虽然是彩色照片但道理是一样的,如果有兴趣可以转为黑白的对比一下。http://www.shoudian.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42191
xiaozwz
发表于 2015-11-16 19:44
本帖最后由 xiaozwz 于 2015-11-16 19:45 编辑
badman 发表于 2015-11-16 19:28
欢迎xiaozwz兄归来!现在的光源如果都能提供光谱曲线事情就会变的很简单,大家通过看曲线就可以清楚的光 ...
白炽灯光 实际也可以采用滤镜得到摄影所用的正白光(色温可以改变) 欧美有部分高端产品仍然是这样采用的(数量比较少) 红光滤镜不能增加原本很少的深红光光谱段可以看下 白炽灯 灯光 在可见光的 红光段上 其数值是最高的 没有一个光源和其相比. 说这些是方便大家能分析 从而得到启发. 物体上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粒子性与波动性
很高兴 badman兄 总能带领大家对光有更多的讨论和理解.
badman
发表于 2015-11-16 19:55
xiaozwz 发表于 2015-11-16 19:44
白炽灯光 实际也可以采用滤镜得到摄影所用的正白光(色温可以改变) 欧美有部分高端产品仍然是这样采用的...
xiaozwz兄说的是雷登80滤镜吧,胶片时代胶片是分日光型和灯光型的,同样还有一个雷登85滤镜,分别用于升色温和降色温。
还是复制粘贴一下吧:
雷登80
该镜系色温转换滤光镜,分A、B、C,雷登80A可将色温由3200K升至5500K,使用该镜可将日光型胶片适用于人工光源。
雷登81
雷登81系暖调光平衡滤光镜,分A、B、C,其颜色为浅淡的琥珀色,可以轻微调正所摄画面中的偏蓝倾向,以求真实的色彩还原。在实际使用中,以雷登81C为多。
雷登82
该镜系色彩平衡滤光镜。淡蓝色,分A、B、C,这类滤镜特点是对色温改变幅度较小,多用于光源色温与胶片平衡色温大体一致的前提下的细微调整。
雷登85
85系列分A、B、C,属色温转换类滤镜。85B可将色温由5500K降至3200K。该镜为琥珀色,适合在日光下使用灯光型胶片。
xiaozwz
发表于 2015-11-16 20:07
本帖最后由 xiaozwz 于 2015-11-16 20:18 编辑
badman 发表于 2015-11-16 19:55
xiaozwz兄说的是雷登80滤镜吧,胶片时代胶片是分日光型和灯光型的,同样还有一个雷登85滤镜,分别用于升 ...
这是摄影上专用的 除了这 还有很少的一部分不是这些滤镜而是采用特殊的滤光技术 GE公司有其专利.是放稀土的其特色是其
白炽灯的外玻壳换成特殊成份(稀土)的带有颜色的玻壳.一般应用于超五星级酒店. 基本全是用于高端环境中(摄影专业市场外的)有些高端人士讨厌那黄黄的灯光使其对颜色判断不准而 应用而生的技术. 这些都是在灯光历史长河中前人所做的努力.实际上前人的很多发明可以继续应用在后面不同的光源上而到不同的应用! 有时可能真的是拣漏.呵呵.
badman
发表于 2015-11-16 20:10
本帖最后由 badman 于 2015-11-16 20:55 编辑
红滤镜的确不能增加缺少的红光部分,但可以改变原来光源各种色光的比例,色温过低反而不利于观察,再说也有单色红光LED产品。98楼有个链接,做的就是LED穿透性试验,可以看看。http://www.shoudian.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7965
badman
发表于 2015-11-16 20:30
xiaozwz 发表于 2015-11-16 20:07
这是摄影上专用的 除了这 还有很少的一部分不是这些滤镜而是采用特殊的滤光技术 GE公司有其专利.是放 ...
哈哈,这个用来做家庭照明不错
timwang
发表于 2015-11-16 22:16
badman 发表于 2015-11-16 17:12
毁人不倦是我的责任1。LED的穿透力,是否从物理学本质上是不可改善、不可逼近白炽灯(比如SF6P ...
非常感谢老兄古道热肠、旁征博引,真是毁人不倦啊。
话题就像中弹的伤口,现在不是缝合了,还是扯得更开了.哈哈.
1.首先,LED穿透力与白炽灯泡一样的说法我是头一次听说;由于受到了其他因素(甚至包括感观上的)的影响,个人感觉上是LED明显不如白炽(我算半个驴友,也有夜间巡查的经历).LED筒以SF E2LAA为例,风雨天或雨雪天的感觉,眼前象有一道光障一样.就像贴子里提到过近处反射的光太多反而无法看清远处反射回来的光,但同样情况,SF M962灯泡筒就好不少,两者亮度差不多的.今天下午的延伸阅读中还看到了一个有趣的说法,有位坛友提出了穿透力取决于光强而非光通之说,我歪解一下,我想中心光斑区光强高的(包括光斑贴中的A\D型光斑),因为聚光的关系,远处指向物能有更多的光返回来而近处漫反射回来的光相对比例少,反而看得清.可惜,马上试了下E2LAA,典型的A型光斑...
2.户外您说B型的好,SF M962加上散光镜就是最典型的B斑啊.说是B斑也必然牺牲了远射.
想起新完户外时的神器,PETZL的DUO系列混合光源(氙+LED)大概是最合我意的,除了亮度.
badman
发表于 2015-11-16 23:06
timwang 发表于 2015-11-16 22:16
非常感谢老兄古道热肠、旁征博引,真是毁人不倦啊。
话题就像中弹的伤口,现在不是缝合了,还是扯得更开了. ...
前面都是我个人的理解和体会,并不代表我说的就一定正确。对比不同的光源最好要保证其他方面的因素基本一致,比如亮度和色温以及光形,这样的对比才有意义,如果两者之间的差别过大,得到的结果肯定不具有代表性,前面106楼xiaowzw兄也指出了"同光异谱" 这概念,白炽灯拥有其他类型的光源所不具备的红光成分,假设起决定性意义的是红光,那么低色温的光源比如7系和8系的穿透应该会更好,但事实并非如此。欢迎大家继续发表意见。
badman
发表于 2015-11-16 23:15
相关分析依据已经给出了出处,这个问题在论坛并没有一个定论,每个人的体验也会有不同,关键是能自己根据相关的理论得出自己的推断,哪怕是错了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
badman
发表于 2015-11-16 23:34
当然现在有关视觉的理论并非都正确,比如人类视觉的立体感普遍认可的解释是两眼视差决定的,但这并不是根本的原因,人类的立体感是来自物体间的透视关系以及明暗对比变化,通过大脑处理得出来的结果,跟所谓的立体电影完全是两回事,而两眼视觉差更多的是用来测量判断距离。大家不用急着反驳我的观点,不妨先自己做个试验体会一下,两眼看前方的物体,然后用手挡住一只眼,世界是否变了?原来的立体感消失了吗?什么情况?你的手变成透明的啦?{:5_589:}
badman
发表于 2015-11-17 09:32
xiaozwz 发表于 2015-11-16 18:57
看了怎么多讨论 还是要把 "同光异谱" 这概念说下.只要其 光谱曲线不同 必然是有不同点的 可能有些目 ...
今天发现这张图几个光源分别属于不同的色温,依次来推断白炽灯红光成分比其他光源不是很合适。http://210.124.164.161/attachments/forum/201511/16/185730wys4k1t1ps5kbz8s.jpg
timwang
发表于 2015-11-17 10:10
badman 发表于 2015-11-16 23:15
相关分析依据已经给出了出处,这个问题在论坛并没有一个定论,每个人的体验也会有不同,关键是能自己根据相 ...
所以说,问题是被扯开而不是缝合.扯开是为了找到那个问题的关键点或出错点,好比弹片.取出后,才好缝合,这样是真正治好伤,个人的理解得到提高.同时我想,筒筒也好,刀刀也罢,玩工具性玩具的乐趣大概也在于此吧,琢磨的乐子.
昨天晚上太困了,话题没有展开.
最近白炽灯版块有个"从耗子胖成猪"兄发的"灯泡筒不能死啊!俺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你在LED时代活下去!"的贴子,我个人的观点与此不同,我一直想结合我自己户外目的选购头灯手电的构想写个白炽灯活下去的思路贴子,但一直在补功课,还没有想清楚.
先和老兄交换下意见吧:
1.让白炽灯活下去,我个人的思路是从功能中发掘亮点,然后再谈情怀(但也不反对纯玩情怀,我只说我自己的思路),而现实是,白炽灯的缺点一大堆,优点只剩下穿透力.从纯理性角度\户外或商业摄影用途来说,白炽黄未必高于85+CPI\4500左右CCT的LED,从另一角度来说,高显色实际上已是超越杆状\锥状视神经的问题,因为看了很多高显色方面的贴子,大家聊到最后会说什么光看着舒服,而舒服是带有主观色彩的,也许儿时黄灯泡下幸福的时光会产生某种潜意识的"安全"\"温暖"的引导,这个就无谓对错无从争论了.
至于情怀见仁见智,我个人是比较追求基于可靠功能\均衡品质的伙伴情怀,而且这种功能和品质的均衡不包括拿手机砸核桃吃.就像我接受瑞士军刀那种多功能小折刀而厌弃多功能的大直刀一样.
回到白炽灯,正视白炽时代已然OUT\承认白炽灯的诸多不足\发掘其唯一的穿透性优势,才是正途.
2.作为曾经的老驴,结合近期翻贴做功课及BADMAN兄所指教的,我把白炽灯的余热发挥和我户外头灯的追求,整合在多功源上,例如PETZL在2003年左右一时流行的DUO头灯,既通过白炽(或者说卤素\氙气灯泡)与LED的结合,来实现远近照明\亮度续航\雨雾天穿透光源BACKUP的兼顾.时代和技术在发展,相应做一定更新
badman
发表于 2015-11-17 12:53
本帖最后由 badman 于 2015-11-17 13:42 编辑
timwang 发表于 2015-11-17 10:10
所以说,问题是被扯开而不是缝合.扯开是为了找到那个问题的关键点或出错点,好比弹片.取出后,才好缝合,这样 ...
肺腑之言,理性发烧。先点个赞!
灯泡我也在玩,对我来说手电多数情况就是个玩具,也可以高大上一点叫研究对象。只有放弃那些情感和情怀之类的东西,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手电一种工具,才能更深入的了解每种产品的特点,这样可以分辨那些宣传是真是假。
不知你玩过26.5一体灯头没有,这种类型的手电其实最适合户外使用,LED灯泡可以说是通吃,需要什么色温换个灯头就行了,不需要使用任何工具,LED更新换代了手电却可以一直保留。手里的几只使用26.5一体杯的手电,从左往右XEON G5,阿瑞斯,CE-1,山寨CE-1,最后一支V5-1是磁环调光不是一体杯,最近又添置了酸辣粉丝L2M和纳立德R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