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yun 发表于 2011-11-23 22:07

不要谈什么什么筒散热好 误导新手

不要谈什么什么筒散热好 误导新手
中筒高于2.1A电流,管你什么结构,6,7分钟就超50度,
要是2.5A以上的,中头,小直就不要谈了,顶多撑5分钟外壳就上50度
大头的顶多也就支撑15分钟,
除了那个特别重的弩弓V3以外,
品牌的也一样,电流大,功耗大,唯一办法就是增大散热面积和体积,
什么改善结构,另类散热,都是浮云

又大又重的就是散热好的,轻轻飘飘的散热就是不好的
越大散热越好,越小散热越差

恩 这个在弩弓V3和东城M10身上可以看得出来

kdtang 发表于 2011-11-23 22:13

主动散热才是王道啊。。。。。

tongzimi 发表于 2011-11-23 22:13

嗯,什么都是浮云,除非在筒子上加个散热风扇。

zsjcj112 发表于 2011-11-23 22:17

ramboo7 发表于 2011-11-23 22:35

所以我现在更喜欢小核心

KAMIYU 发表于 2011-11-23 22:36

XML的话,M2.6X的中头,1A常亮的温度都有点心痛呢。1.4A已经是极限了
所以一向不相信忽悠。

syyc0 发表于 2011-11-23 22:38

说的在理,不过做工设计合理的话对散热还是有帮助的。

电动车改灯 发表于 2011-11-23 23:08

M10好 可惜人家不产了

yw1973 发表于 2011-11-23 23:12

环镜温度也重要. {:1_217:}

cldcc 发表于 2011-11-23 23:15

我的xml一直用7135*3/4

xzz354 发表于 2011-11-23 23:47

什么改善结构,另类散热,都是浮云
...
yunyun 发表于 2011-11-23 22:07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这句就错了,散热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让LED的温度尽可能的降低,通过改变结构可以显著改善。
假设两个外观一模一样的筒。A筒电路仓通过罗纹安装到壳上,B筒是仓跟壳一体结构。当两个筒所处环境一样,电路跟LED工作情况也一样时,持续点亮,总会跟外界空气达到一个热平衡,这时两个筒的不会再有温升,而此时两个筒的温度应该是一样的。(应该都是LED对应位置最高,向两端递减。)
A筒不管你加工精度多么牛X。从仓到壳总有个热阻,当壳跟空气之间达到热平衡时,仓跟壳也能达到热平衡,不会再有温升,但因为仓跟壳之间有热阻,仓的温度肯定比壳上要高。
B筒一体结构,同样的当壳跟空气达到热平衡时,LED所处位置的温度处差不多就是对应外壳的温度。
很明显,B筒LED处的温度比A的低,记得之前有人测试过,Q5C8的铜仓跟外壳之间温差要达到10几度。。。。。。

lb760212 发表于 2011-11-23 23:48

我的不锈钢小直用4X7135,R50D。高亮档常开~其实自己使用时小心点就好。

yiwei 发表于 2011-11-23 23:52

T6小直 5分钟握不住手了,,,,,

xzz354 发表于 2011-11-24 00:02

还有那句“又大又重的就是散热好的,轻轻飘飘的散热就是不好的”也是有问题的,
手电跟外界的热传递可以理解为就只跟这几个要素有关,
第一材质,铝的比钢的散热更快,但铝比钢的要轻多了。
第二热传递介质的流动速度,有风总比没风散热快。
第三接触面积,也就是表面积,表面积越大散热越快,跟体积没什么关,就像电脑散热器,人家都是搞片状散热鳍,这样搞的体积就比不搞散热片的实心铝块或者铜块小吧,但人家散热快多了。

zwdisk 发表于 2011-11-24 00:04

现在好玩 发表于 2011-11-24 00:56

弩弓V3现在北方天气高亮握在手里温度很是没有感觉,室内室外一样。。

yugx 发表于 2011-11-24 00:59

又大又重的手电碰都不想碰,宁愿让我的LED烧死

yhmyhm 发表于 2011-11-24 01:15

支持!

who 发表于 2011-11-24 01:44

LED便宜了

ak47fans 发表于 2011-11-24 03:04

散热从来是我特别关注的,有些的言论有些要更正,
大头的顶多也就支撑15分钟
大头筒很多是合格的,例如M10就是一个可以在室内静风环境,仍有足够散热能力的筒.

又大又重的就是散热好的,轻轻飘飘的散热就是不好的
越大散热越好,越小散热越差
散热能力与表面面积有关系才对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不要谈什么什么筒散热好 误导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