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心魔 发表于 2011-1-24 14:42

昨天与今天--细说赛威特V1与EZAA

本帖最后由 战胜心魔 于 2011-1-24 17:24 编辑

在手电论坛混了几年了,可原来的账号密码忘记了,只好发到新人版。V1是07年买的,时价150,由于刚刚工作,觉得那时对我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EZAA新入,335大洋,现在倒觉着举重若轻了(吹了。。)哈哈。闲言少叙,希望下面我图文并茂地能够就这两款小筒表现出AA这几年发展的历程,毕竟,他们俩都算得上那个年份和这个年份具有代表性的东西了。顺便悼念下豆腐产18650小直,当时送给了女朋友(现老婆)的亲戚后丢掉了。物虽已不在,但还是要赞扬下豆腐的东西,庄户人家用来烤烟在夜间照明,磕磕碰碰的一点事没有。可惜现在豆腐的18650小直不出了,否则再入一只。

ak47fans 发表于 2011-1-24 14:46

{:1_220:}

a1018sc 发表于 2011-1-24 14:50

坐等细说

战胜心魔 发表于 2011-1-24 15:05

对不起--您的附件大小超出范围--怎么能这么对待我一腔热血的发帖热情----------暴走。。。
改后再发,奶奶的

cldcc 发表于 2011-1-24 16:07

木有图啊,最近威龙那款aa和V1很像啊,我是06年开始烧筒子的,当时在实习的时候,购进一个筒子晚上就和兄弟们一起去骚筒子,当快递在路上的时候,非常的期待,往往是第一时间自取。
现在过手的筒子多了,从铝筒子几乎发展到全部钛筒,也和几个要好的兄弟天各一方,东西高档了,却没了那种期待,感觉总是缺点什么似的。

战胜心魔 发表于 2011-1-24 16:48

战胜心魔 发表于 2011-1-24 16:53

本帖最后由 战胜心魔 于 2011-1-24 17:20 编辑

在这里小小的抱歉一下,图不够清晰,诺记N82所拍,再有所长也只是一手机。用笨方法-QQ截图改变的分辨率,照片质量下降的很厉害。。。。

虽然常常带着套子但经时间的积累头部还是留下些许伤痕,和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琐事一样,早已记不清何时造成的了。。

V1的头部看上去壁不是很厚,与整个筒身比起来,有些略显单薄,好在头部没受过什么大伤。筒径与现在的筒子尺寸相比有些大,拿在手里有“敦实的感觉”

战胜心魔 发表于 2011-1-24 16:57

当时入手时不晓得什么光面、橘皮、微橘皮等等。现在看来和EZAA比起来,它的聚光效果真的不错,可惜泛光差了些。按我说,AA作为日用随身EDC,还是偏重泛光的好,这点EZAA的设计理念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战胜心魔 发表于 2011-1-24 16:58

开饭。吃完饭继续,欢迎关注。

joe9998 发表于 2011-1-24 17:26

感情是回味一下!

战胜心魔 发表于 2011-1-24 17:29

fammer是维氏的93mm系列,据查仿冒的比较少,也是随EZAA一起刚入的。之前丢了一个,感觉很好用,有买了个同样的,喜欢其铝合金的手柄,给人以坚固的感觉。主刀加厚,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战胜心魔 发表于 2011-1-24 17:35

从尾部可以看出,筒身是很厚实的。这也是现金FENIX一贯沿袭的风格,坚固,用料扎实,给人以厚重的感觉。不过铝合金的材质还是比较软,加上偏重的整体质量,在一次工作中进行设备巡视时,不小心磕出了硬伤。现细观伤痕,往事历历在目。

战胜心魔 发表于 2011-1-24 17:45

端面与螺牙细节。这张照片更能直观的看出筒身的厚度。不同于那个年份如今的AA筒的设计理念都在向更小,更轻,更随身方面倾斜,可见现在产品的市场定位是相当的细化了。但是我还是喜欢FENIX厚重的感觉,尤其是和后面的EZAA的筒身相比,看起来很可靠。那时螺牙设计还没有向现在进化到“矩形”、“梯形”,纯普通的,不知道在接下来的使用中会不会出现问题。

windy2002 发表于 2011-1-24 17:47

刀比简靓

战胜心魔 发表于 2011-1-24 17:49

拔出电池,内部小窥。内部的做工感觉不如EZAA的筒内壁光滑,呵呵,毕竟不是一个价位的东西。

战胜心魔 发表于 2011-1-24 17:51

经过3年多时间使用后接触点现状。可以看得出做工还是很扎实的。


战胜心魔 发表于 2011-1-24 18:03

FENIX对于旗下产品之赠品一向很厚道,质量往往超出用户想象。细观筒套做工,侧面的料子弹性很强,能紧紧地包裹住筒身,使之与筒子的贴合性很强,经过若干年的使用仍完好如初。整体缝合均无多余线头。

战胜心魔 发表于 2011-1-24 18:04

各位看客抱歉。。。。

开会去,回来继续,敬请关注。

who 发表于 2011-1-24 18:13

赞{:1_268:}

战胜心魔 发表于 2011-1-24 19:33

尾部细节。筒套的设计很巧妙,用上下两侧织带的弹性及塑料环的固定缝合处自然形成的高度卡住筒尾,使其不能自然滑出。大家细看筒尾尾部附件的磨痕。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昨天与今天--细说赛威特V1与EZ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