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电大家谈-手电筒爱好者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成为会员,享受更多功能。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605|回复: 106

[电池] 就目前来讲,聚吉锂电是不是一种靠谱的新充电电池方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23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DC-DC电流有限,不能大电流放电

点评

可以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限制吗?是不是背后存在什么技术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3 19:59
最大限流2.4~2.5A,基本能满足大多数情况了,就是用在闪光灯上可能会打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3 18: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23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熙莲公子 发表于 2016-1-23 19:59
可以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限制吗?是不是背后存在什么技术问题?

MOS管有内阻,体积越小,内阻越大;其次是电感有饱和电流,同体积情况下,感量越大,电流越小,所以基本上只能用高频方案;要做小的体积,又要很大的电流,本身就是相悖的。并且,如果说2~3A是测试得出的最大电流,那基本上是DC-DC的芯片开关管限制电流,是不能长期工作在此电流上的。
目前SOP8的芯片最大能做到4A输出,但是体积会比图上的大很多,图片中的电路板只能使用DFN一类的封装器件,最大的连续输出能力很难超过2A。一般集中在1A~1.5A的输出范围,你可以参考RT8010这类器件。主要还是散热的问题

点评

要是有正极模块拆开的就知道了,芯片晶圆和电感薄膜电路等肯定是厂家定做特制的。 晶圆直接固定在薄膜电路板上,电感有可能直接用电路板刻出来的,也可能是非标准微型封装,然后焊接引线或者倒装芯片,最后透明环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3 23:26
专业啊,多谢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3 23: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23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PBX2 发表于 2016-1-23 21:39
41楼老大有回复,我觉得他说的在理,这个问题恐怕厂家在研发初期就会第一时间考虑的。
...

那只是过流,如果DC-DC被击穿直通(这种情况会有,而且不少见),4.2V会直接叠加到用电器上。

点评

DCDC被击穿,过流保护是不是也没用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3 22: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23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PBX2 发表于 2016-1-23 22:19
DCDC被击穿,过流保护是不是也没用了?

高压会损坏用电器,导致电流增大,即使有限流保护,用电器已经被损坏了,高压是首要因素。

点评

你我都没见过这个电池的内部电路,都是在此空谈罢了。如果电路里除了DCDC以外还有个“过压-限流”都存在的“保护电路”呢(我想肯定有)?因为既然想到了限流就应该想到过压的呀,毕竟电池主体还是锂电池(高压)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3 22: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2-11 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donkey 发表于 2016-1-24 09:22
3r33多少年前出的?同步整流方案这么多,你以为那个几年前的芯片直通其他芯片就直通?
更何况3r33虽然是同步 ...

同步只是续流二极管变成了MOS而已,基本拓扑还是BUCK,降压不用BUCK要么用隔离拓扑要么用升降压;上桥MOS直通一样死,别说什么老芯片了,即使是最新的都有直通的危险。而且这个还看是N-MOS或P-MOS,各有优缺点。损坏而不会直通的要么是隔离电源,比如反激和正激,变压器要塞那么小的空间就不用想了,成本太高;要么是用的很少的ZETA和CUK,很可惜,双电感加上储能隔离电容,也没法小型化,大功率对电容还有苛刻要求,低文波还需要耦合电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2-11 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donkey 发表于 2016-1-24 00:39
不是所有的降压都会直通的,你说的是buck方案,虽然简单但是有这种缺点.还有改进型的方案,以及同步整流,尤其 ...

同步只是续流二极管变成了MOS管,要直通是一样的,目前非隔离拓扑就那几个,降压拓扑最经济的还是BUCK,无论怎么变,结构都是相同的,没有本质的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2-11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whseen 发表于 2016-1-23 23:26
要是有正极模块拆开的就知道了,芯片晶圆和电感薄膜电路等肯定是厂家定做特制的。
晶圆直接固定在薄膜电 ...

目前低压MOS尤其是小体积MOS还没法达到很低的内阻,直接限制了输出电流,并且看拆解图,缺乏一个良好的散热环境,不像PCB板可以依靠铜箔散热,电池内部的空间太小;国人做产品大多不严谨,成本限制在那里。当年诺基亚的线充,把USB 5V提升到6v的那个小东西,在最新的一批使用了定制的芯片,还使用了非隔离的FLY-BACK拓扑,这种拓扑在MOS直通情况下是完全隔离的,不会烧毁设备,但是必须使用耦合电感,类似变压器,体积大不少,而且因为要储能,感量也很大,难以小型化。
虽然可以使用定制的芯片和电感,但是效果提升并不会很明显,首先MOS的内阻是一定的,和体积有关,这个基本是极限,其次散热环境比较糟糕是事实,不建议大电流长期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论坛自带搜索|下载论坛app|手电大家谈-手电筒爱好者之家 ( 备案序号:鲁ICP备05002565号 )
以上言论纯属个人观点,与手电大家谈立场无关。
最佳浏览模式:1920*1080



GMT+8, 2025-10-12 19:39 , Processed in 0.146636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