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uchen 发表于 2009-6-16 09:12

有点后悔,但我脚后跟那条口子实在是不允许我折腾那么远

DERRICK 发表于 2009-6-16 09:44

飞机上带没问题啊。欢迎来南京

Jan 发表于 2009-6-16 12:34

晕死 还好第二天去了 神侃了半天{:1_246:}

snakebaby 发表于 2009-6-16 15:32

上海筒友多 就是幸福啊 搞个聚会都这么壮观 哎 诚邀09到青岛!

10X 发表于 2009-6-17 00:53

不錯不錯{:1_271:},很熱鬧啊,

我看到桌上一堆空酒瓶,你們真是能喝啊{:1_268:}

2009 发表于 2009-6-19 00:44

晕死 还好第二天去了 神侃了半天{:1_246:}
Jan 发表于 2009-6-16 12:34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我强烈要求搬到Jan大侠家附近住,一定要和Jan大侠成为邻居,以便每日听Jan大侠的教诲。哈哈。

2009 发表于 2009-6-19 00:44

Jan大侠博学多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zyx169 发表于 2009-6-19 07:12

{:1_248:}

田野一行 发表于 2009-6-19 11:36

09南北通吃啊。。。。

zhuyingfeng 发表于 2009-6-19 18:58

咳,刚看到啊,错过了啊

2009 发表于 2009-6-20 10:04

没关系,以后还会有的。

ravine 发表于 2009-6-27 00:11

其实那天的地方还是比较好到的,哈哈,期待下一次

2009 发表于 2009-6-30 00:29

哈哈,现在我住静安寺,回头等忙完这几天,就找大家出来玩

coiei 发表于 2009-6-30 12:05

顶~~人都全啦~

2009 发表于 2009-6-30 20:54

ryuchen 脚好了吗?

hareruya 发表于 2009-6-30 22:25

09,你啥时候成元帅了啊?

ravine 发表于 2009-6-30 23:26

静安寺,哈哈,
有寺吗,
我到王府井没看见井,
城隍庙没看见庙,

ManChow 发表于 2009-7-1 09:39

本帖最后由 ManChow 于 2009-7-1 09:42 编辑

静安寺是上海市的著名古刹之一,相传始建于三国孙吴赤乌年间,初名沪渎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静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寺从吴淞江畔迁入境内芦浦沸井浜边(今南京西路1686号),至今已近780年,早于上海建城。清末,寺成现今规模。民国34年(1945年),书法家邓散木题额“静安古寺”,沿用迄今。

  清同治元年(1862年),租界筑跑马道至静安寺,形成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其后百余年间,因地利之便,以静安寺为中心构成的交通网络成为沪西城市化进程的起点。

  静安寺庙会起源于一年一度的浴佛节。清光绪七年(1881年)重开,终于1963年。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商贾云集,游人如织。数十年来,庙会逐渐形成规模宏大的庙市,堪称静安区商业的渊源。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寺院相继出租土地营造商业用房和里弄住宅,变幽静乡郊为商街闹市,十里洋场西端市口日趋繁荣。至20世纪30年代,静安寺商市已初具规模,今发展为上海重要商业中心之一。

  静安寺旧有“静安八景”之说。古寺山门前的涌泉,被誉为“天下第六泉”。元明以来为沪上游览胜地;近代因中西结合的营业性园林著称;今以现代化旅游设施称雄;可谓古与今的连接点,中西文化的汇合处。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是静安区历史发展的源头。光绪二十七年和民国34年(1945年)设置的警区和行政区,均以静安寺命名。

  “文化大革命”期间,静安古寺遭冲击,殿宇几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逐步落实。1983年,国务院确定静安古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庙之一。经全力修复,1990年对外开放。现为上海市中心地区佛教开放场所之一。

  静安寺相传始建于三国孙吴赤乌十年(247年),初名沪读重玄寺,寺址位于吴淞江边,唐代该寺更名为永泰禅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始名静安寺。南宋绍熙《云间志》“静安寺”条云:“在沪渎。按寺记:吴大帝赤乌中建,号沪渎重玄寺。佛法入中国,虽始于汉,而吴地未有寺也。赤乌十年,康僧会入境,孙仲谋始为立寺建业,曰建初。建初者,言江东初有佛法也。岂沪渎寺相继创建耶?景筠《石幢记》中,间号永泰禅院。本朝祥符元年,改今额。……”宋嘉定九年(1216年),因寺址靠近江岸,寺基有倾圯危险,寺僧仲依将寺院迁至芦浦沸井浜畔,即今寺址。

  元、明两代,静安寺屡经兴废。迨至清乾隆六年(1741年),礼部侍郎麦焕出资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又有歙人孙思望倡议捐资重修殿堂。同年巡道盛保修治寺前涌泉等名胜,并于寺东隅建报恩院供僧居,捐田24亩供香火。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静安寺遭兵燹,至同治年间(1862~1874年),仅存1座大殿。光绪初年,大殿塌记。光绪三年(1877年)住持僧鹤峰募捐重建山门和佛殿,因捐资不继,被迫停工,致使佛像戴笠披蓑,受雨淋日炙数年。后由李朝觐、唐景星等人合力劝募,并得邑绅姚曦、浙商胡雪岩等捐助,于光绪六年三月开工续建,次年四月初八日落成。僧鹤峰等勒碑记其事。

  此后静安寺多次修葺。光绪二十年,住持正生在大雄宝殿左右增建两庑房屋,再次修葺全寺,静安寺渐成现今之规模。光绪二十五年,公共租界向西扩张至静安寺,租界当局迫令静安寺迁移历代祖师坟墓,并因筑路而拆除寺内大雄宝殿西侧房屋。

  民国年间,静安寺又几度兴修。民国10年(1921年),沪西一带日益繁荣,静安寺香火旺盛,寺宇不敷应用,僧常贵及绅董姚文栋等,将寺产积余资金,在大雄宝殿以东空地上建l座三圣殿,扩充寺基至5亩。民国34年,回静安寺两边商店林立,山门被遮蔽,住持德悟和监院密迦在原山门东首另建新山门,并由邓散木题额:静安古寺。次年,在新山门前建成1座印度阿育王式石幢,称“梵幢”,以为佛寺标志,并疏浚涌泉,整修全寺殿宇,使之面貌一新。

  上海解放后,市人民政府将静安寺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51、1954年2次拨款共2万多元对静安古寺进行修复。1953年4月,住持持松法师在寺内复兴自唐代以来失传已久的全国唯一的真言宗(密宗)坛场,是年5月20日(农历四月初八日)举行开光仪式。嗣后每逢春秋两季举行修法大会,传授密法,逢农历正月初一及四月初八日(佛诞日)对外开放,游人前往瞻仰、礼佛者众多。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静安古寺遭受严重冲击,住持持松法师遭到迫害,所有佛像、法器悉被捣毁,僧众被迫还俗,寺舍被占用。1972年,大雄宝殿失火焚毁,古刹废圮。

  1983年,国务院确定静安古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庙之一。1984年,成立静安古寺修复委员会,由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贾劲松居士主持按历史原貌修复。是年,市人民政府又拨专款30万元。至1990年,静安古寺修复工程基本完成。

  1998年,为配合轨道交通2号线静安寺站的建造,静安寺又一次进行了改造。成为现在的样子

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6648d73df6851fd49f3d62fa.jpg

ManChow 发表于 2009-7-1 09:50

本帖最后由 ManChow 于 2009-7-1 09:52 编辑

上海城隍庙

  在上海地区众多的道教官观中,上海城隍庙以其历史悠久、建筑宏伟相著称,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上海城隍庙,“始建于宋代,原称淡井庙,因供奉华亭城隍,故又称华亭城隍行殿”。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由当时的知县张守约移建于今址,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这期间虽屡建屡毁,但其殿宇在建筑风格上仍保持着明代格局,整个殿宇宏伟,飞檐耸脊,气势庄严。


  据传,初建时的上海城隍庙规模较小,后经历代扩建和修复,至明末已具相当规模。有关明代以前城隍庙的兴废情况,已无可查考。

   上海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由于上海城隍庙内供奉的上海城隍神在上海地区的特殊地位,在近六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城隍庙道观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上海地区百姓的热心支持。

   从明代永乐(1403-1424)到清代道光(1821-1850)上海城隍庙的庙基不断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加,最为繁盛时期,总面积达到49.9亩土地,约三万三千多平方米。作为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上海城隍庙在“文革”时期,自然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神像被毁,庙宇被挪为它用。

      1994年,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上海城隍庙得到恢复,重新成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宫观。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道教信徒的支持下,上海城隍庙在短短六年的时间里,便基本完成了一期修复工程。今天的上海城隍庙,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六个殿堂,总面积约一千余平方米。

http://www.shchm.org/UploadFile/20081222223017346.jpg

http://www.shchm.org/UploadFile/20081225152750395.jpg

2009 发表于 2009-7-1 13:25

MAN博学啊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6月14日上海筒友聚会(1楼内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