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灯丝灯的发光点应该更小 从应用光学书上摘抄了点东西,也许对大家有帮助
颜色和波长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光谱上除了三点,即572nm(黄)、503nm(绿)和478nm(蓝)是不变的颜色外,其他颜色在光强增加时都略向红色或蓝色变化。例如,660nm红色的视网膜照度由2000楚蓝德减低到100楚蓝德时必须减少波长34nm才能保持原来的色调。颜色随光强度而变化的现象叫做贝楚德-朴尔克效应。
人眼的波长分辨力,在光谱中部较高,尤其在蓝绿色490nm和黄色590nm左右分辨力最强,590nm附近约为1nm。人眼的波长分辨力虽光强而改变,当视网膜照度增加到3000楚蓝德时,580nm处分辨力可达0.4nm。波长分辨力随视场的增大而升高,10度视场的波长分辨力比2度视场高三倍。2度视场时整个可见光谱上人眼能分辨出约150种颜色,而在10度视场时可分辨出400至500种颜色。
非发光物体的色调决定于照明光源的光谱组成和物体本身的光谱反射(透射)的特性。
这里讨论的显色性基本可以理解为色调。颜色是反射/透射的光线颜色,白色反射所有光线,黑色吸收所有光线。由以上各位贴的图中可以发现,led光谱在490nm处量很少,这正是一个重要的显色、分辨点,几乎缺失;一个波峰在450nm处,分辨力很差的;另一波峰在550-600nm处,就好多了。综合来看,黄光和蓝绿光含量较高的白炽灯显色性好一些。同时也能解释亮度高时偏色的问题。
btw,这个楚蓝德的定义我还没查到...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