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xuan1216 发表于 2017-2-23 07:15

有图片 问一种虫子 结果叫《衣鱼》 还有降低MR57声音...

本帖最后由 liuxuan1216 于 2017-2-23 11:41 编辑

今天可算抓拍到了,平时跑的很快。看不到脚,就像凌波微步一样。这个虫子看到有好几年了,   踩死的数量累计有 百十来只了。。。 这虫子有没有什么害处 啊   ?叫什么名字? 反正就看到就踩死一窝一窝的
特写


接着介绍减小MR57声音的办法 。    刚刚收到一个MR57声音比手里其他的MR57声音都要大
搜帖子   把图中的电阻换掉      这个是链接http://bbs.mydigit.cn/read.php?tid=357737&toread=1&page=2
我自己的正好有报废的M55   把相同位置的 电子 给57换上了   声音几乎就没有了 完美
其他人换的是这个位置的   832旁边的黄色小电阻



lkd864 发表于 2017-2-23 07:18

这虫子很喜欢啃书本之类带木头的东西

liuxuan1216 发表于 2017-2-23 07:23

lkd864 发表于 2017-2-23 07:18
这虫子很喜欢啃书本之类带木头的东西

坏了有不少压箱底的 书 ....
很多年没有翻出来了...

家里没有土,   书放在瓷砖地面上,   冬天地热。

panwx 发表于 2017-2-23 07:58

叫书蠹、书鱼或者衣鱼,喜欢啃衣服、书本

破老百姓 发表于 2017-2-23 08:00

虫子都要吃。一个电阻为啥会发出噪音呢

CHINA984110 发表于 2017-2-23 08:11

应该是823吧

jiamu8 发表于 2017-2-23 08:14

这个是电容,不是电阻

更换的时候要注意耐压值,至少选择630V耐压的。

楼主的这个电容耐压是100V的普通瓷片电容,过压应用,很容易被击穿短路的!

liuxuan1216 发表于 2017-2-23 08:16

panwx 发表于 2017-2-23 07:58
叫书蠹、书鱼或者衣鱼,喜欢啃衣服、书本

谢谢 根据名字书蠹找到了
非常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cb2dc5d0101haan.html

liuxuan1216 发表于 2017-2-23 08:19

jiamu8 发表于 2017-2-23 08:14
这个是电容,不是电阻

更换的时候要注意耐压值,至少选择630V耐压的。


电阻 电容 我真叫不准
图片是引用别人的
我自己是从其他机器 相同位置 拆下来的零件   换上去的

liuxuan1216 发表于 2017-2-23 08:22

liuxuan1216 发表于 2017-2-23 08:16
谢谢 根据名字书蠹找到了
非常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c ...

我这里没有这么长的头须   尾巴也没有三个很长的尾须   腿也没有那么夸张
身体形状 很相似还有一段一段的结构   有点变种吧

liuxuan1216 发表于 2017-2-23 08:24

liuxuan1216 发表于 2017-2-23 08:22
我这里没有这么长的头须   尾巴也没有三个很长的尾须   腿也没有那么夸张
身体形状 很相似还有一段一段 ...

仔细看了一下   好像头和尾都有须了   对上了

引用; 在我国南方较温暖湿润的地区和环境中,但凡家里藏着几本线装书的朋友们,大都对衣鱼都不应该感到陌生。它们有时可以看见活体,隐藏在书本当中日以继夜过着“蠹”书破万卷的生活,也有的已是“斯虫一去不复返,此书尚余隧道空”了。
衣鱼又名银鱼、蠹鱼。

4512909 发表于 2017-2-23 08:26

就是这小虫子在mr57里叫。。

liuxuan1216 发表于 2017-2-23 08:30

4512909 发表于 2017-2-23 08:26
就是这小虫子在mr57里叫。。

你是联想集团 过来的呵呵

sddjt2011 发表于 2017-2-23 08:45

小虫子金黄色的吧,摸着特别滑,不好捉。爱啃东西。

xlfd 发表于 2017-2-23 09:13

那个黄色圆形器件是高频瓷介电容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7-2-23 09:29

不知道是恂九还是素秋

buyuliang 发表于 2017-2-23 09:35

没办法

大力水手110 发表于 2017-2-23 09:35

(原创)蠹书破万卷,满腹尽诗书——衣鱼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4-01-16 22:14:07)转载▼
标签: 藏书 衣鱼 线装书 裱糊 文化         分类: 昆虫记
   (原创)蠹书破万卷,满腹尽诗书——衣鱼
    在我国南方较温暖湿润的地区和环境中,但凡家里藏着几本线装书的朋友们,大都对衣鱼都不应该感到陌生。它们有时可以看见活体,隐藏在书本当中日以继夜过着“蠹”书破万卷的生活,也有的已是“斯虫一去不复返,此书尚余隧道空”了。
衣鱼又名银鱼、蠹鱼。是一种夜出性昆虫,它们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身体细长柔软,有着长长的2条头须和3根尾须。头粗尾细,体形似鱼,还长有银灰色细鳞,成虫约为2厘米。它寄居在藏书故纸堆中,最喜欢吃旧书装帧裱糊时涂抹的糨糊。它牙齿尖利,腿多善爬,行动迅速。而且身材发育科学合理,只要它头部能过去的地方,躯干就肯定能过去。这样,它们吃住都在自己蛀食出来的隧道之中,一不管你书堆得有多高多厚,二不管你是“四书五经”还是“唐人说部”,它们就径直地一路啃咬过去。由于它天性畏光,一旦快咬到书堆的表面就折返而回,继续向反方向的纵深咬去。如此循环往复,就在一大落书籍当中蛀食了一条条又细又长,曲曲弯弯的隧道。真可谓是生命不息,挖洞不止。除了线装旧书之外,凡是装裱过的字画卷轴册页之类由于在制作过程之中都要使用糨糊,所以也往往难逃衣鱼们的利吻。
(原创)蠹书破万卷,满腹尽诗书——衣鱼

尤其是在我国江南一带,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宜衣鱼的生存。人们为了避免书籍的厄运,想了各种方法来驱赶消灭衣鱼。因此,除了旧时那种藏书万卷的私家藏书楼之外,凡是家有或多或少旧书收藏的朋友们,往往也要注意搞好藏书环境的卫生、尽量保持干燥以外,好多地方还保持每年农历6月6日(俗称晒书节)把线装书拿出来在太阳下晒晒的好习惯,借此来驱赶这些危害图书的蠹虫。聪明的古人还发明了一种毒杀衣鱼的方法。就是将两页宣纸放在一种有毒的液体中浸泡后再晾干,然后在比较珍贵的书籍装帧时分别夹进线装书封面和封底的夹层里。这样,只要有衣鱼胆敢从外向内蛀食这本书,就必然会首先咬啮这张有毒的纸,从而一命呜呼,结束打洞生涯。由于这种有毒的液体是红颜色的,于是乎这两张毒纸也成为红色的了。小朋友们如果有机会接触到这样的线装书,一是不要将这两页红纸随便取出来,以免这本珍贵的古籍失去了防护层;二是千万不要将这红纸放进嘴里,以免自己中毒。切记。
(原创)蠹书破万卷,满腹尽诗书——衣鱼
    这张照片乃是家藏民国23年(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珂罗版影印的碑帖《宋拓第一圣教序》封面局部,上世纪70年代购自北京琉璃厂庆云堂书店,时价3.50元,此本碑帖封面和封底即有大量衣鱼们蠹咬的孔洞,而书中正文部分则只有少量隧道,正说明了衣鱼主要的危害所在就是那书籍装帧时使用了糨糊的瓷青纸书衣。而封面瓷青纸下那浅粉色的纸张,便是那防虫红纸,由于年代久远,已经起不到多少防虫作用了,呜呼,惜哉!

当然,现代书籍由于已经弃用了原来的糨糊装订工艺,衣鱼们的生活空间已经大大缩减,现代家庭中衣鱼出现的几率已经缩小了很多。但是在那些古籍图书馆和藏书家中,衣鱼的危害依旧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每当图书馆在接收一批古旧书籍时,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就是采用熏蒸或其他方式的消毒器械对来书进行杀灭消毒处理,将其危害堵截在国门之外。不然的话,衣鱼们入侵到书库之后,一旦蔓延开来,就很难再彻底清除它们了。

衣鱼,昆虫纲,缨尾目,衣鱼科昆虫的通称。一类较原始的无翅小型昆虫。身体细长而扁平,上有银灰色细鳞,长约4~20毫米。触角呈长丝状,腹部末端有2条等长的尾须和1条较长的中尾须。咀嚼式口器。喜生活在温湿处,经常出现在涂过糨糊的旧书堆、字画、毛料衣服和纸糊的箱盒中,嚼食上面的淀粉或胶质物。有时在厨房墙壁缝内也可见到。爬行极为迅速,可借其有暂时停止活动的习性捕杀之。雌虫常在隐蔽的缝隙中产卵,幼虫与成虫仅有大小差异,生活习性相同。全世界约有100多种,经常损坏书画的为西洋衣鱼(Lepisma saccharina),啮食衣物的为敏栉衣鱼(Ctenolepisma villosa)。在厨房墙壁上爬行的为小灶衣鱼(Thermobia domestica)。

宇文清熙 发表于 2017-2-23 10:34

我这边线装书里看到的银鱼都是银色的,,,

LJun 发表于 2017-2-23 10:41

楼主是文化人啊,这虫子来我家得饿死。。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有图片 问一种虫子 结果叫《衣鱼》 还有降低MR57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