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8S(XML2),btu一代(3xml2),JM35(MTG2)对比简评
今天抱回了JM35.所以主角是JM35,这是我第一次玩单LED功率10W以上的手电。
商家说是5000K色温的MTG2,电池是单节26650。据说是升压电路到6v3A驱动,也就是说大约要18瓦功率。
不过单独评很容易评成枪文或者职业黑,所以拉起其它几个手电横评一下,以示公平。
左侧是开拓者的C8S,XML2代,18650驱动,最高档2.8A(厂家数据)。
中间是最早的一代BTU手电,看个头非常刺激,基本上赶上了各种HID了。3颗XML2,电池是3节18650驱动,超压模式下是3.5A(厂家数据)。
右侧就是JM35了。
虽然比C8S胖一些,但是要矮一点,至于BTU,就不要谈携带性了。
筒身的工艺来说,三者都走的是性价比前提下的精品路线。手感都不错。至于JM35,我订购的是瑕疵版,据说可能有露白,但是并没找到任何瑕疵,是我人品太好,或者是厂家人品杠杠的?就不清楚了。
手感来说,把持感都不错,电池部分滚花都恰到好处,不咯手,但JM35的大头到电池部分那里衔接比较突兀,略有硌手。
光杯,口径和玻璃。
C8S最小,BTU最大。这保证了BTU的聚光能力。至于JM35,虽然口径也不错了,但是LED颗粒太大,削弱了聚光能力,后面的光斑对比上可以看出来差异。
至于玻璃,要夸奖的是BTU,用了带镀膜的玻璃,非常通透。其次是C8S,虽然没有镀膜,但这支手电陪伴了我1年多了,玻璃还是很通透,内测也没油雾等不明物质挥发的痕迹。
这里要强烈吐槽的是JM35的玻璃,侧面看上去一层雾,不透,拆开玻璃用纸巾简单清理了一下,并未好转。如果是处女座用户很可能会砸了它。
这个瑕疵也造成了通光量的损失。
C8S是微橘,后面可以看到造就了完美的光斑,BTU是光面,而JM35是大橘,虽然光斑更柔和,但单位亮度损失巨大。
再说内舱,灯头部分,商家均宣称了一体舱,实际使用来说,高亮档工作不到一分钟,外面发热明显,可见散热还是可以的,不属于闷骚型。特别是BTU,灯碗是一整块实心铝!虽然造成了变态的重量,但是热容量惊人,妥妥的控制了3颗XML的发热。
不过JM35的3A档厂家建议只能间歇使用。而BTU厂家也不建议长时间使用超频档。至于C8S,厂家未声明高温保护,应该有信心长时间高档续航。
至于高温保护,JM35是没有的,厂家建议用户人为判断,而BTU,据说超频2分钟左右会自动降到2.8A,虽然不是测温的,但计时器也算是一种自动保护了。C8S也没高温保护电路。
电池部分,C8S均用了铜柱导电,显然是做的最到位的,JM35是弹簧导电。BTU是电池架,里面都是弹簧导电,最后到灯头也是弹簧链接,这里也许会有一些电阻损耗。
这些细节就不上图了。接下来是光斑和亮度测试。
这是1.5米的白墙光斑,点测光拍摄。BTU在超频,C8S和jm35均在高亮。(各自手电的最大亮度)
电池,BTU和C8S均使用了三星紫壳2600,而jm35是金色金刚4000mah。电量,C8S和JM35刚刚充满,而BTU也充满未使用过,但放置了几周
严格来说是不公平的,但实在没时间再给三节电池充电了,所以草草测试。
光斑从左到右分别是BTU,C8S,JM35
可以看到btu变态的光斑和亮度,而C8S,虽然亮度逊色,但光斑很漂亮。而JM35就好惨。
另外也可以看到色温,BTU追求极致亮骚,牺牲了体积重量等所有一切,因此厂家自然选用了视觉最刺激的6500K
而C8S和JM35走精品路线,选用的都是5000K左右的色温。
接下来简单测试通光量。由于没有专业仪器,因此用如下方式测试
手电摆放位置和拍摄盒子均在同一位置,而相机尽量保持一致机位。
均用各自手电最高亮度垂直照射天花板,室内其他灯具关闭,相机锁定光圈和ISO,点测光盒子中间LOGO区域。
从通光量来说,显然C8S明显下风。JM35竟然差点赶上BTU,实属意外,当然了,BTU因为电池原因没发挥最大优势。
最后总结一下,日常使用C8S足够了。
如果野外走走山路,我会拿起JM35,在亮度并不太逊色BTU情况下,体积缩小太多,方便!充电管理也方便,3节电池伺候很麻烦。
另外,JM35光杯浅,大橘,散射和照射范围好很多,而BTU光杯太深,照射范围太浅,另外色温也太高了。
极限亮骚,以及远射,目前阶段必然还是BTU。
整个体验过程中,最让人纠结的就是那片起雾的玻璃,如果厂家能选型带增透膜的光学玻璃的话,也许我会更喜欢这支手电。
(完)
路过帮顶 来看看,帮顶 来看看 果然是简评啊。 不来电数据什么的吗 支持评测。 一颗电池上18W台疯狂了吧 看看 中间那个不就是TK70的头吗? 应该可以认为BTU是仿了TK70的头部设计
那家伙,像个纸碗样的
...................................... 支持上数据 楼主那个BTU我也有一个,夜里全开真的很吓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