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wang
发表于 2015-11-22 15:27
1。看了此贴,尤其是楼主与Badman、Xiaozwz的争论,受益很多。
2。应该说,楼主的测试不科学,无论什么原因,最终标准色卡的呈色都不一致,实在难言可靠。
3。高显色是否完全代表色泽鲜艳我不敢说,楼主标称显色系数高的LED-A,为了方便对比说明我们只看红色至蓝色(第9列~第11列),总体上都有施加了淡灰的效果(或者艺术些,蒙上了灰姑娘的纱布),特别是红色变成了淡褐、绿色变成了灰绿,如果说这代表高显色,我很难接受。
4。您的测试贴没有采用同色温对比,我个人体会,这对肉眼效果的影响很大,严重影响了测试的真实性。
5。不妨我们先假设LED-A(显指80)的显色效果优于LED-B(显指67),是否足够证明高显指无用论或显指数据(CRI)与肉眼不符的情况(您的原话是“LED实际上处于一种机器测试显色指数低,而实际肉眼观察显色效果不低的状况”),您的测试贴不但没有采用同色温对比,也没有列出真正高显色的与低显色的对比。不说实验性技术,就国内市场上能买到的商品LED筒而言,如果您采用相近色温的日亚219B(标称记得是90)和/或斑马H502C(标称记得是85)与市场相应色温中低的CREE筒来对比,相信对普通筒友的帮助大得多。
您说“CREE普通的led,色彩还原真的不是太差”,且不说你的测试科不科学,至少逻辑上这个要和白炽或高显LED比对才能得出结论。
6。说这些并不想证明什么,这段时间对筒子头灯复烧,满脑子都是CCT色温、CRI显指、η光效比。
我想说《纯粹理性批判》是建立在基础的理性之上的,就好比经济分析预测模型制作者,既不应认为一个模型能推导一切,也不应罔顾实际与理论推导结果的巨大差异而强调自己的逻辑正确,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基本数据和基本逻辑链条的正确性。
7。楼主您认为手电筒更重要的是光效(亮度和续航),这个您的主意您自己拿。以前为了电池通用性我一直用AA,早些年有个双鹿牌就不错、买个金霸王都有点奢侈感的日子已经过去,现在用上3.7~4.2V、3250~3400MAH的18650,电池的能量体重比已经提升了,应该说有条件去追求泛光、色温、显色等要求,且说到户外,这方面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8。说了这么多,还是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其实我本来是因为玩户外,从光源穿透力、成像立体感的需求上关注这个话题的。看了很多文章,也上了白炽/LED、泛光/聚光/居中、高色温/中低色温、高显/普通筒,综合上,我还想说一点猜想,对否请大家指正:
1)关于显色判断
A。主观体会上,色温与显色度有一定关系,即低色温(4000~5000K)感觉上显色更好(再低就偏黄了)。我猜想是因为,我们看到的苹果红,从来就不是苹果红,而是光线反射到眼中的苹果红。比如我作为一个生活在中国南方多阴雨环境(假设环境光线总体相对亮度较低、色温较低)的人,我大脑“注册表”中的苹果红,就不是赤带地区人们或金星人眼中所见的苹果红。所以,低色温光源下所见的苹果红,我认为更真实更“高显色”,是因为它更接近于我们大脑注册表中的苹果红。
B。主观体会上,低色温光源更舒适、放松。相信不少人有这样的体会,卧室的白炽灯暖光让人放松,但很少用在办公室因为那有可能让人昏昏欲睡。
2)关于成像立体度
主观体会上,成像立体度与亮度、光斑(聚、泛)、色温有关系。
A。我们都玩过类似PS的软件,你若拉亮度条到极致,必然山河大地一片白茫茫,合理的亮度区间其实是第1位重要的,所谓立体、距离感,想像很常见的夜间山间坡地,如果亮度大到阴影尽消,我们大脑用于辅助判断距离、角度的视觉讯号(比如那些地上的树枝与它们阴影的空间关系)也就不足了,同时过大的亮度、过多的光信号,减弱了我们视效的灵敏度和细节把握;
B。光斑和上面说的亮度也有关系,我记得小时候学过,漫反射光是我们大脑形成距离判断的重要依据;
C。主观体验上,低色温的光也更有利于形成立体成像感,我没有充足依据、只是猜想:一方面低色温光亮度略低一点;另一方面或许就要扯到人的神经、大脑了,不在我的表述能力之内;
3)关于穿透力
LED千般好,穿透力这方面在户外雨雪雾天或尘雾中(如地震、火灾现场)天是硬伤。假设我们需要LED的光效(涉及亮度、续航)又希望在穿透力上有所改善,我首先想到的是光束(聚/泛光)和亮度。
A。聚泛光
户外主力筒多数考虑泛光或者说聚泛光的搭配(特别是国际上运作多年的成熟户外品牌,如Petzl、BlackDimmand),因为泛光能提供更多近处的漫反射细节。其实SureFire标识为“OutDoor”筒子的E2L-AA,正常天气下也是基本做到了要亮点有亮点、要泛光有泛光,不错的配置。有段时间我经常拿着它夜巡于荒僻之所,感觉它的聚泛光配置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一旦下雪、起雾、或者横风吹雨,那种感觉就很糟糕,是那种眼前一片白茫茫的感觉,本身就感觉光的穿透力弱,眼前的漫反射反而形成了一层白色的光障,更难看清远处。
在这里抛出一个概念,信噪比。就好比机器轰鸣的工厂中,你根本分辨不出所播放的古琴是管平湖还是徐匡华的,人眼对光线的吸收与识别也存在这个问题;其实就像前面提到过高的亮度不利于成像立体度一样,雾天眼前过多的漫反射也不利于眼睛接收来自远处反射回来的光讯号。而聚泛光比例,对于晴夜和雨夜来说,要求是不同的。我的猜想是,雨雾夜需要更多来自稍远处的聚光回馈信号(当然,雨雾天整个的视距已然被缩短),而且,近处的反射光信号不宜过强过多,否则人脑中远处光讯号的“信噪比”过低,难以识别。
B。色温
理论依据和前辈的介绍之中,在LED的范畴中,色温与显色度皆与穿透无关。反过来想一想,穿透力是什么?主观上,更大的穿透力是不是也指光源能够到达更远处的物体并反射回到眼睛,并让人眼和脑神经能够注意和识别?
a.物质反射
至少我自己,因为主观上感觉低色温有利于穿透与理论上色温与穿透力无关不符,用低色温代表更长波长的思路探寻无果,1。看了此贴,尤其是楼主与Badman、Xiaozwz的争论,受益很多。
2。应该说,楼主的测试不科学,无论什么原因,最终标准色卡的呈色都不一致,实在难言可靠。
3。高显色是否完全代表色泽鲜艳我不敢说,楼主标称显色系数高的LED-A,为了方便对比说明我们只看红色至蓝色(第9列~第11列),总体上都有施加了淡灰的效果(或者艺术些,蒙上了灰姑娘的纱布),特别是红色变成了淡褐、绿色变成了灰绿,如果说这代表高显色,我很难接受。
4。您的测试贴没有采用同色温对比,我个人体会,这对肉眼效果的影响很大,严重影响了测试的真实性。
5。不妨我们先假设LED-A(显指80)的显色效果优于LED-B(显指67),是否足够证明高显指无用论或显指数据(CRI)与肉眼不符的情况(您的原话是“LED实际上处于一种机器测试显色指数低,而实际肉眼观察显色效果不低的状况”),您的测试贴不但没有采用同色温对比,也没有列出真正高显色的与低显色的对比。不说实验性技术,就国内市场上能买到的商品LED筒而言,如果您采用相近色温的日亚219B(标称记得是90)和/或斑马H502C(标称记得是85)与市场相应色温中低的CREE筒来对比,相信对普通筒友的帮助大得多。
您说“CREE普通的led,色彩还原真的不是太差”,且不说你的测试科不科学,至少逻辑上这个要和白炽或高显LED比对才能得出结论。
6。说这些并不想证明什么,这段时间对筒子头灯复烧,满脑子都是CCT色温、CRI显指、η光效比。
我想说《纯粹理性批判》是建立在基础的理性之上的,就好比经济分析预测模型制作者,既不应认为一个模型能推导一切,也不应罔顾实际与理论推导结果的巨大差异而强调自己的逻辑正确,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基本数据和基本逻辑链条的正确性。
7。楼主您认为手电筒更重要的是光效(亮度和续航),这个您的主意您自己拿。以前为了电池通用性我一直用AA,早些年有个双鹿牌就不错、买个金霸王都有点奢侈感的日子已经过去,现在用上3.7~4.2V、3250~3400MAH的18650,电池的能量体重比已经提升了,应该说有条件去追求泛光、色温、显色等要求,且说到户外,这方面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8。说了这么多,还是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其实我本来是因为玩户外,从光源穿透力、成像立体感的需求上关注这个话题的。看了很多文章,也上了白炽/LED、泛光/聚光/居中、高色温/中低色温、高显/普通筒,综合上,我还想说一点猜想,对否请大家指正:
1)关于显色判断
A。主观体会上,色温与显色度有一定关系,即低色温(4000~5000K)感觉上显色更好(再低就偏黄了)。我猜想是因为,我们看到的苹果红,从来就不是苹果红,而是光线反射到眼中的苹果红。比如我作为一个生活在中国南方多阴雨环境(假设环境光线总体相对亮度较低、色温较低)的人,我大脑“注册表”中的苹果红,就不是赤带地区人们或金星人眼中所见的苹果红。所以,低色温光源下所见的苹果红,我认为更真实更“高显色”,是因为它更接近于我们大脑注册表中的苹果红。
B。主观体会上,低色温光源更舒适、放松。相信不少人有这样的体会,卧室的白炽灯暖光让人放松,但很少用在办公室因为那有可能让人昏昏欲睡。
2)关于成像立体度
主观体会上,成像立体度与亮度、光斑(聚、泛)、色温有关系。
A。我们都玩过类似PS的软件,你若拉亮度条到极致,必然山河大地一片白茫茫,合理的亮度区间其实是第1位重要的,所谓立体、距离感,想像很常见的夜间山间坡地,如果亮度大到阴影尽消,我们大脑用于辅助判断距离、角度的视觉讯号(比如那些地上的树枝与它们阴影的空间关系)也就不足了,同时过大的亮度、过多的光信号,减弱了我们视效的灵敏度和细节把握;
B。光斑和上面说的亮度也有关系,我记得小时候学过,漫反射光是我们大脑形成距离判断的重要依据;
C。主观体验上,低色温的光也更有利于形成立体成像感,我没有充足依据、只是猜想:一方面低色温光亮度略低一点;另一方面或许就要扯到人的神经、大脑了,不在我的表述能力之内;
3)关于穿透力
LED千般好,穿透力这方面在户外雨雪雾天或尘雾中(如地震、火灾现场)天是硬伤。假设我们需要LED的光效(涉及亮度、续航)又希望在穿透力上有所改善,我首先想到的是光束(聚/泛光)和亮度。
A。聚泛光
户外主力筒多数考虑泛光或者说聚泛光的搭配(特别是国际上运作多年的成熟户外品牌,如Petzl、BlackDimmand),因为泛光能提供更多近处的漫反射细节。其实SureFire标识为“OutDoor”筒子的E2L-AA,正常天气下也是基本做到了要亮点有亮点、要泛光有泛光,不错的配置。有段时间我经常拿着它夜巡于荒僻之所,感觉它的聚泛光配置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一旦下雪、起雾、或者横风吹雨,那种感觉就很糟糕,是那种眼前一片白茫茫的感觉,本身就感觉光的穿透力弱,眼前的漫反射反而形成了一层白色的光障,更难看清远处。
在这里抛出一个概念,信噪比。就好比机器轰鸣的工厂中,你根本分辨不出所播放的古琴是管平湖还是徐匡华的,人眼对光线的吸收与识别也存在这个问题;其实就像前面提到过高的亮度不利于成像立体度一样,雾天眼前过多的漫反射也不利于眼睛接收来自远处反射回来的光讯号。而聚泛光比例,对于晴夜和雨夜来说,要求是不同的。我的猜想是,雨雾夜需要更多来自稍远处的聚光回馈信号(当然,雨雾天整个的视距已然被缩短),而且,近处的反射光信号不宜过强过多,否则人脑中远处光讯号的“信噪比”过低,难以识别。
B。色温
理论依据和前辈的介绍之中,在LED的范畴中,色温与显色度皆与穿透无关。反过来想一想,穿透力是什么?主观上,更大的穿透力是不是也指光源能够到达更远处的物体并反射回到眼睛,并让人眼和脑神经能够注意和识别?
a.物质反射
我在主观上感觉低色温有利于穿透(当然最极端的例子就是白炽VSLED,再有就是低色温高显色的LED也感觉比冷光LED来得穿透力强),但之前所看到的理论并不支持色温或波长对穿透力的影响。于是我就想,原因是否出在物体反射与人眼识别上?
下图是百度上某人用设备做出的红黄蓝纸片的反射率,其中有一条白线是我大意草勾的三色平均反射率。同时我们想像一下户外看到是什么?树枝(褐)、树叶(黄+蓝=绿)、岩石、泥土,或者说主要是绿色(树叶)、褐色(泥土、树枝部分岩石)、灰色(部分岩石),结合树叶本身比较反光(或许是叶腊),最难识别的主要集中于褐色系的一些物体(树杆树干、泥土地表、深色岩石),而如果光源中含有更多的红黄色大波长、低色温光,更有利于我们识别?
C。显色CRI
Badman兄说显色指数高低与穿透力无关,ZL的技术也是这样回复的。
我觉得可能还是有一定侧面正相关,是因为事实上市面的高CRI筒色度主要集中在3500~5000居多,5000以上色温的高显色筒就比较少了。
timwang
发表于 2015-11-22 15:28
红黄蓝纸片反射率图
timwang
发表于 2015-11-22 15:30
timwang 发表于 2015-11-22 15:28
红黄蓝纸片反射率图
上图中:
红方框为可见光区
白线为毛算算的红黄蓝平均反射率
77521
发表于 2015-11-22 15:39
看了此贴,受益很多
assa2000
发表于 2015-11-22 16:52
本帖最后由 assa2000 于 2015-11-22 19:39 编辑
timwang 发表于 2015-11-22 15:27
1。看了此贴,尤其是楼主与Badman、Xiaozwz的争论,受益很多。
2。应该说,楼主的测试不科学,无论什么原因 ...
又来一个不同观点的,而且还是这么多条的反对意见,这是要逼我去学led色温专业的节奏吗?
我对这个问题不专业啊,但我试着以我的理解来解释一下,意见比较多,我可能按照你的问题顺序会分几层楼来解释,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吧。
2.测试中标准色温卡的显示色彩,在不同的图片中自己的颜色都在不断变化,不统一,所以不能作为对比的测试标准。
解释:这个问题开始我也觉得奇怪,尝试以显示器,摄影器材或者印刷方面去找原因,但是我后来想通了,真正的原因是照射光源的色温不同,导致的色彩表现不同,这个我在45楼已经解答了。我们先来看看显色性的定义:光源对物体的显色能力称为显色性,是通过与同色温的参考或基准光源(白炽灯或画光)下物体外观颜色的比较。
这里首先有一个假定,即把白炽灯或画光作为基准光源,定义其显色指数为100。然后我们制作一个色卡(即标准色卡),用基准光源进行照射,那么这个色卡在基准光源的照射下所反映出来的色彩,我们就认为就是最真实的色彩。然后我们再用受测试光源比如各种led或者钠灯、汞灯去照射这张标准色卡,看其反映出来的标准色卡的色彩与基准光源(白炽灯或者画工)照射下的标准色卡反映出来的色彩差多少,越接近得分越高,即显色指数越高。但是,各种测试光源,led、钠灯、汞灯等等,色温是不同的。我们不可能用5000K色温的基准光源照射下的标准色卡,去跟3000K的钠灯什么的所照射的标准色卡去比较,因为色温不一样色卡没法比。那怎么办呢?受测试光源是产品,有特定用途,色温是已经固定的了。比如钠灯汞灯,或者LED,我不可能为了测试而改变产品的色温。比如我生产的就是红色LED,用在车尾灯。你为了测试显色性硬要我改成白炽灯一样的色温,那我的产品就失去意义了。所以我们只能去改变基准光源的色温,让它与受测试光源的色温一致,而不是去改变受测试的光源色温。千万不要被基准两个字误导,认为他是基准就不能改变,否则就不是基准了。这个理解就错了,因为基准是他的显色性定义为基准,即显色指数为100,而不是把他的色温定为基准。
那么问题来了,基准光源的色温改变为与受测试光源的色温一致,也就是说基准光源的色温在不断的改变,那么他在不同色温下,照射同一张标准色卡反映出来的颜色,当然也在不断的改变。色温改变颜色自然不同。这就是你所看到,例图上的标准色卡,在与各种光源的色卡对比时,它自身的颜色也不断改变的原因。我举个例子吧,太阳光显色也是100,也是基准光源的一种。但是你中午的时候看一张白纸,它是白色的。傍晚你看同一张白纸,它是金黄色的,颜色明显不同。把白纸换成一张标准色卡,中午看和傍晚看,色温改变了,颜色同样也不同。那这张标准色卡还是不是标准呢,当然是的。色温不同,颜色不同,但显色指数却一样,因为他的照射光源---日光,显色性仍然是100。记住这里的标准是指显色指数,而不是色温。
所以,参见53楼,CEI规定,
a。参考光源(基准光源)色温要选取和待测光源(受试光源)一致的色温;b。把组合日光作为高色温光源(5000K以上)的参考光源;
c。把普朗克辐射体作为低色温光源(5000K以下)的参考光源。
3。高显色是否完全代表色泽鲜艳我不敢说,楼主标称显色系数高的LED-A,为了方便对比说明我们只看红色至蓝色(第9列~第11列),总体上都有施加了淡灰的效果(或者艺术些,蒙上了灰姑娘的纱布),特别是红色变成了淡褐、绿色变成了灰绿,如果说这代表高显色,我很难接受。
解释:根据上面理解,高显色并不代表色泽鲜艳,而是表示色彩反映最接近基准光源照射下的色彩,也就是所谓的色彩真实性最高,而不是你理解的色彩饱和度最高。
badman
发表于 2015-11-22 17:49
timwang 发表于 2015-11-22 15:27
1。看了此贴,尤其是楼主与Badman、Xiaozwz的争论,受益很多。
2。应该说,楼主的测试不科学,无论什么原因 ...
在光源分析引入信噪比这个概念非常有意义!观察目标其实就是对目标反射回来的光信号的处理过程,如果与目标无关的杂讯强了就会降低信噪比,目标反射光线的强弱也可以理解为信号强度的大小,光源在雨雾天气反光可视为杂讯,亮度相同不同色温造成的影响强度应该是一致的,为什么给人的感觉却不相同呢?这个可以理解为杂讯的频率分布不同,低频干扰和高频干扰虽然强度一致,但对人对有效讯息的辨识能力的影响却是不同的。
assa2000
发表于 2015-11-22 18:17
本帖最后由 assa2000 于 2015-11-22 19:38 编辑
3)关于穿透力
LED千般好,穿透力这方面在户外雨雪雾天或尘雾中(如地震、火灾现场)天是硬伤。假设我们需要LED的光效(涉及亮度、续航)又希望在穿透力上有所改善,我首先想到的是光束(聚/泛光)和亮度。
解释:穿透力这个问题,要同样功率的手电,在同样环境中,同等距离进行精确测试才有说服力。但是我严重怀疑发光体的大小对此有深度影响。
badman
发表于 2015-11-22 18:20
assa2000 发表于 2015-11-22 16:52
又来一个不同观点的,而且还是这么多条的反对意见,这是要逼我去学led色温专业的节奏吗?
我对这个问题不 ...
这个理解是正确的,但前面那个帖子的提供的样品和结论却是错误的,不同色温的光源显色指数之间没有可比性,再就是即使不考虑那个样品之间的色温差异,单以两个样品与对应的标准色块对比,无论是误差最大值还是平均值都与那个结论相反。最近有关几个光源显色性的测试帖我都有参与,无论结果对与错,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论坛就是个学习和交流的地方,每个人都不是专家,观点不同很正常,但只有理性的讨论才会有结果也更有意义。
assa2000
发表于 2015-11-22 18:25
本帖最后由 assa2000 于 2015-11-22 22:33 编辑
4。您的测试贴没有采用同色温对比,我个人体会,这对肉眼效果的影响很大,严重影响了测试的真实性。
5。不妨我们先假设LED-A(显指80)的显色效果优于LED-B(显指67),是否足够证明高显指无用论或显指数据(CRI)与肉眼不符的情况(您的原话是“LED实际上处于一种机器测试显色指数低,而实际肉眼观察显色效果不低的状况”),您的测试贴不但没有采用同色温对比,也没有列出真正高显色的与低显色的对比。不说实验性技术,就国内市场上能买到的商品LED筒而言,如果您采用相近色温的日亚219B(标称记得是90)和/或斑马H502C(标称记得是85)与市场相应色温中低的CREE筒来对比,相信对普通筒友的帮助大得多。
解释,同色温对比当然最好,我一直想做,苦于条件无法达成。但是我为什么说CREE普通LED显色性不要太低估?如果真有两个显色指数不同的光源照明效果对比的话,不告诉你你还真不好判断哪个显色性好,差别真的不是想象中那么大。
补充,高显色的与低显色的对比,要同色温还要同亮度比较才行,因为两者光效并不一致,所以也不是那么容易准确地达到这些条件的,特别是我这种无动手能力的人。
badman
发表于 2015-11-22 18:26
assa2000 发表于 2015-11-22 18:17
3)关于穿透力
LED千般好,穿透力这方面在户外雨雪雾天或尘雾中(如地震、火灾现场)天是硬伤。假设我们需 ...
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白炽灯与同色温的led光源在穿透性方面有什么明显的优势,那个差距多半是色温不同造成的,前面学着用信噪比对信号识别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算希望能算抛砖引玉吧。
badman
发表于 2015-11-22 18:52
assa2000 发表于 2015-11-22 18:25
4。您的测试贴没有采用同色温对比,我个人体会,这对肉眼效果的影响很大,严重影响了测试的真实性。
5。不 ...
同色温对比当然最好,我一直想做,苦于条件无法达成。但是我为什么说CREE普通LED显色性不要太低估?如果真有两个显色指数不同的光源照明效果对比的话,不告诉你你还真不好判断哪个显色性好,差别真的不是想象中那么大。这个推测基本正确的,参与的所有关显色性对比测试的几个帖子,我都无法仅以肉眼做出判断,必须要借助图像处理的色彩分析才能得出结论,显色指数是综合各个色块误差的平均值,如果仅凭某一个颜色很可能做出错误判断,误差最大值和平均值的关系。
badman
发表于 2015-11-22 18:52
本帖最后由 badman 于 2015-11-22 19:03 编辑
连发了编辑掉,同时爆个料:日亚219 5700k 标称显指90, 欧司朗 靓白 5000k 标称显指75 ,日亚219 4500k 标称显指90,同场做肉眼辨识颜色测试,结果5700k最鲜艳,5000k最自然,4500k辨识颜色感觉有困难,个人体会图片就不上了,实际也没拍,有兴趣的自己去体验。
assa2000
发表于 2015-11-22 18:56
badman 发表于 2015-11-22 18:20
这个理解是正确的,但前面那个帖子的提供的样品和结论却是错误的,不同色温的光源显色指数之间没有可比性 ...
那两个对比实际上是显色指数与肉眼观感的效果对比。因为他与自己同一组的标准色卡对比后,机器已经得出其自己的显色指数。但是肉眼效果来说,显色指数高的,肉眼观感反而比指数低的离本组标准色卡的颜色偏差更远,这就违反了定义中的越接近得分越高的原则,出现了离标准色卡色彩差距远的反而得分高,从而得出结论就是显色指数与肉眼感觉不一致,显色指数并不能准确反映他与标准色卡的真正符合度。
badman
发表于 2015-11-22 19:04
assa2000 发表于 2015-11-22 18:56
那两个对比实际上是显色指数与肉眼观感的效果对比。因为他与自己同一组的标准色卡对比后,机器已经得出其 ...
看楼上回帖
assa2000
发表于 2015-11-22 19:19
badman 发表于 2015-11-22 19:04
看楼上回帖
是的,平均值的问题,打分的方式有偏颇。所以后来科学家在修正指数时,提议增加饱和色块的对比,希望能拉高led的得分。
就好像你说男人好还是女人好,评判的打分标准为:一胸围,二臀围,三头发长度{:5_589:}
assa2000
发表于 2015-11-22 19:37
B。色温
理论依据和前辈的介绍之中,在LED的范畴中,色温与显色度皆与穿透无关。反过来想一想,穿透力是什么?主观上,更大的穿透力是不是也指光源能够到达更远处的物体并反射回到眼睛,并让人眼和脑神经能够注意和识别?
a.物质反射
我在主观上感觉低色温有利于穿透(当然最极端的例子就是白炽VSLED,再有就是低色温高显色的LED也感觉比冷光LED来得穿透力强),但之前所看到的理论并不支持色温或波长对穿透力的影响。于是我就想,原因是否出在物体反射与人眼识别上?
下图是百度上某人用设备做出的红黄蓝纸片的反射率,其中有一条白线是我大意草勾的三色平均反射率。同时我们想像一下户外看到是什么?树枝(褐)、树叶(黄+蓝=绿)、岩石、泥土,或者说主要是绿色(树叶)、褐色(泥土、树枝部分岩石)、灰色(部分岩石),结合树叶本身比较反光(或许是叶腊),最难识别的主要集中于褐色系的一些物体(树杆树干、泥土地表、深色岩石),而如果光源中含有更多的红黄色大波长、低色温光,更有利于我们识别?
C。显色CRI
Badman兄说显色指数高低与穿透力无关,ZL的技术也是这样回复的。
我觉得可能还是有一定侧面正相关,是因为事实上市面的高CRI筒色度主要集中在3500~5000居多,5000以上色温的高显色筒就比较少了。
解释:色温与穿透力的问题,除了白光在雨雾灰尘等杂质反射干扰较大的原因之外,波长的问题也无法定论。有一个原因我以前也提过多次,但是只是猜测,没有能力实测。就是黄光低色温对人瞳孔的刺激较小,而瞳孔大小决定了接受反射回来的光波的能力,也决定了物体的立体感,比如相机大光圈就是立体感要好一些。白光瞳孔会剧烈收缩,在这个收缩适应的过程中,人对突然出现的事物一下子是无法辨识的,所以就有在使用过程中白光在突然亮起或周围环境突然改变,脑海会有1、2秒的空白。这跟光的强度有关系,也跟色温有关系。佐证就是白光手电在长距离跋涉后会使人眼睛疲劳,黄光就好很多。但是科学家的研究是红光人眼最快适应,所以我想手里有红光LED的筒友,可以验证一下,是不是红光穿透力更好,立体感更强?当然红光就不要提显色性了。
badman
发表于 2015-11-22 21:10
讨论显色性并不是空洞无意义的,对我来说一个最接近日光的光源才能有助于我在晚间观看打印效果不至于与白天看到的效果有太大差异。来个实战的对比,还是以前在另一个帖子里发过的那个图,至今没有人能做出判断,现在把结果公布一下,从左至右分别是XML 2X1A+1X5C,日亚219 5700k,欧司朗靓白5000k,相机设定为日光白平衡去掉镜头拍摄白色背景,只有的白色呈现为纯正的灰色没有明显的色偏,才可以作为晚间看片时的照明光源。http://210.124.164.161/attachments/forum/201508/10/184335czqynykjkw6wn6z9.jpg
assa2000
发表于 2015-11-22 22:11
本帖最后由 assa2000 于 2015-11-22 22:13 编辑
百度搜索了一下,果然红光穿透力最强,不谋而合{:5_589:}当然他是从波长的角度来解释的。
assa2000
发表于 2015-11-22 22:25
assa2000 发表于 2015-11-22 18:17
3)关于穿透力
LED千般好,穿透力这方面在户外雨雪雾天或尘雾中(如地震、火灾现场)天是硬伤。假设我们需 ...
这个我说混了,应该是立体感和光源大小有关系,不是穿透力。色温与立体感也有关系。
badman
发表于 2015-11-22 22:43
assa2000 发表于 2015-11-22 22:11
百度搜索了一下,果然红光穿透力最强,不谋而合当然他是从波长的角度来解释的。 ...
先别高兴,红光穿透性好只适合用于做信号灯这样光源正对着你的场合,光的穿透性只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长穿透性越好,这个大家都知道。但人眼对红光最不敏感,如果把红光做手电照明估计你就会体会到什么叫欲哭无泪。{:5_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