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8电子负载加差分电路,实现四线测量。
本帖最后由 shj117 于 2014-1-4 13:46 编辑这个不是刚改的,可能有2年了,一个很成功的改进,我有2台,一台成功后,把另一台也照此改了,既保持了2线测试的电流精度,又具有4线的电压精度。本来自得其乐就好了,一发帖就成“卤煮”了。还是删了吧!如有兴趣的筒友,另外交流。
还有,我说的“四线”测量,是指M8负载玩家们说的二线、三线、四线测量,而非Ag的四线电阻测量。
-------------------------------------------------------------------------------------------------------------------
重新把图补上吧!
第一步,改双电源。换个双绕组变压器,再用7812、7912搞定。我这个M8原本就有土12V供电,因为早就把358换成2片OP07了。
第二步,用洞洞板+OP07搭个典型的1:1差分输入电路。
下图是差分电路如何接入
第三步,很重要,重新整理整机接地。比如要把PCB板上GND端和负放电端子I-之间的连线去掉等等,否则改差分输入就白改了。下边这个图看不懂的话,也就不会理解加差分输入的目的,可以去第二页的27楼,那边作了简明的图说。
LZ,你这个电流四线意义不大,
因为这个是本机恒流采样电阻,只需校准即可。
只有在外部接触才需要考虑四线测量来避免接触阻抗和连线阻抗引起的测量误差 额不管是咋样牛。换电脑仔细看。。。
几个负载我都不满意。
dadodo:精读牛x,电压电流都满意,不过校准非两点校准并不科学。但是上位机不够强大显示不科学
m8:功能尚可,电流精度可以精确到ma级别,电压精度有所欠缺,上位机不够方便。
eb系列:电压精度尚可,电流精度不能忍受根本无法校准到ma级别,只能是10ma以内的精度。上位机功能丰富 卤煮啊。。你这是差分电流采样啊。
四线应该是差分电压采样才对 另外,M8负载测电压时,也可以用几个元件进行零点补偿,我已实际试过了,可以明显提高测低电压的精度,如镍氢电池。正在想个更好更简的补偿方式,搞定了再帖,原理和以前这个帖子类似,只是相似。
[增加2个元件,完美解决T26表头的小电流精度问题]-----------http://www.shoudian.org/thread-288360-1-1.html zhqsoft 发表于 2014-1-3 07: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额不管是咋样牛。换电脑仔细看。。。
几个负载我都不满意。
dadodo:精读牛x,电压电流都满意,不过校准非两 ...
你说的对,玩过M8负载的筒油都知道∶M8负载二线测量时电流精度满意,电压不行,“四线”测量时电压精度还可以,可电流又不行了,只好去掉负电压线V-,变成三线测试,保持电流的精度,略改善电压精度。所以大家都知道,这条负电压线V-接入,会影响电流的精度。我这个改进就是为了消除这条V-的影响,原理等下后边帖子说明 等更新 正好折腾我的m8 L555T_007 发表于 2014-1-3 09: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LZ,你这个电流四线意义不大,
因为这个是本机恒流采样电阻,只需校准即可。
“因为这个是本机恒流采样电阻,只需校准即可”
你这个理解完全错误的,原因∶
原因一,在不采用差分输入的情况下,采集到的电压不只是电流采样电阻上的压降,实际还包括了线阻等等。
原因二,而上述包括的线阻是不能通过校正抵消的。二线测试时只有一条I-线,而4线时又多了一条V-线“并联”在I-上,改变了线阻,原先的校正也就无法抵消新的线阻了。而且,还有接线端子、夹子等,它们的接触电阻是不稳定的,随时会变。使原先的校正无法抵消变化了的线阻。
当电流采样采用差分输入后,它有2个输入端,始终只检测采样电阻2端的压降,而与其它导线、接触电阻无关。
电压测试正负极是值直接接到M8芯片上。
M8除了4线不完善,其他其实比EB*的好用的多 本帖最后由 shj117 于 2014-1-3 14:54 编辑
上三张放电曲线图,SANYO18650,M8电子负载,以1A放电至3.00V。
下边这张为熊M8的软件测绘的放电曲线图,可见到老版本的M8负载,放电曲线不平滑。
下边这张是用F187同步采集的电压值,也用熊的软件重绘,这是很精确的放电曲线图
下边这张是把上述M8和F187同步采集的数据,用熊的上位机软件重绘,这一对比,很明显,2条曲线整体上重叠得非常好。不光滑是M8老版本缘故。
T26表头我打算放弃了 精度我实在无法恭维 还乱跳 郁闷的很 我就纳闷了 这么多能人 没人开发1602 和1604数控前级 和电压表头 我现在想自学单片机 没人开发我自己学着开发 zhangye6 发表于 2014-1-3 13: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T26表头我打算放弃了 精度我实在无法恭维 还乱跳 郁闷的很 我就纳闷了 这么多能人 没人开发1602 和1604数 ...
在我看来,能够开发出T26表头这样的人,已经是能人了。你有能力就该自己开发完美的。
本帖最后由 shj117 于 2014-1-3 14:24 编辑
上面对比了我的老版M8负载改进后电压测量情况,可见,虽不能说十分理想,比如曲线有波动、不平滑漂亮,但足已正确反映整个的放电平台高低,对我业余玩玩还算可以了。
接下去再上几张改后电流测试情况,看看改动后的电流精度能否满意。我的垃圾国产数控电源不太准,反正还远不如T26准。就用F187来对比M8吧。
本帖最后由 L555T_007 于 2014-1-3 15:01 编辑
shj117 发表于 2014-1-3 12: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因为这个是本机恒流采样电阻,只需校准即可”
你这个理解完全错误的,原因∶
原因一,在不采用差分输入 ...
你完全搞糊涂了
这个电流采样电阻是焊死的,不存在你说的情况,对于已经焊死的电路,其线路阻抗是固定的,校准后和四线测量的精度一致。
你再把图纸看看,这个电流回路和电压回路关系不大。
需要四线测量的是电压回路而不是电流回路
L555T_007 发表于 2014-1-3 14: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完全搞糊涂了
这个电流采样电阻是焊死的,不存在你说的情况,对于已经焊死的电路,其线路阻抗是固定的 ...
你自己画个原M8负载在用四条线测试时的放电回路图,你就一清二楚了。很简单的问题。
铜导线的电阻是很不稳定的,后边的接插件内阻更不稳定,因为采样电阻本身才50mR左右,很小很小,所以I-线、V-线和端子、夹子、插件等微小的变化,对50mR的影响也不小。玩过M8的人都知∶二线、三线电流很稳定,而四线时电流精度变差。
shj117 发表于 2014-1-3 16: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自己画个原M8负载在用四条线测试时的放电回路图,你就一清二楚了。很简单的问题。
铜导线的电阻是很不 ...
hehe
电流采样跟你的端子有啥关系?
你恢复顶楼的简易图纸看看
这个运放只是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而已,相关的是采样电阻和附近焊接走线。跟电池的接线端子无关
电子负载在恒流模式,恒流1A,无论你在在10V电池上串0.1欧还是1欧电阻都是一样的恒流值。更别说端子的0.1以下接触电阻。
但是端子的接触电阻对测量电池电压就有影响,必需四线法测量
等 washu 大神发表意见
L555T_007 发表于 2014-1-3 14: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完全搞糊涂了
这个电流采样电阻是焊死的,不存在你说的情况,对于已经焊死的电路,其线路阻抗是固定的 ...
你以为我没实验过对电压测量回路的差分输入?你以为别人傻呀?这条“捷径”走不通的。新版的可能行(我不确定),我这个老版M8不行,答案去G老大的帖子去找。
怎么这么快就编辑了啊,我也想看看啊{:1_294:} shj117 发表于 2014-1-3 16: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以为我没实验过对电压测量回路的差分输入?你以为别人傻呀?这条“捷径”走不通的。新版的可能行(我不 ...
只是你删除了LZ位的图片
你弄了半天,
恒流电流的电流采样根本无需四线测量,只需校准即可
而电压采样精度跟你的改动的四线测量电流毫无关系。
很多M8负载玩家反映,用“四线”法今天校正了,精度还不错,怎么第二天就不准了呢,而二、三线测试就没有这个问题。这是因为第4条线V-线也会通过放电电流,它在分流,一旦有电流过,就会有压降,V-测试线有压降,电压自然就不准了,而且是偏低。
采用差分检流后,并且重新检查地线连接,比如放电回路地接在电池负极上,取消I-和PCB板GND的连线等等,实测V-线上不再走过放电电流,自然就没有压降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