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沈 发表于 2007-2-10 11:49

<p>mzzlg的筒身螺纹是不要求导电的.</p><p>只有最原始时的,还没有开化的早期设计,才会要求螺纹导电.</p><p>合理的是利用筒身端面出光导电.</p><p>于是:外壳必须留接缝.如果不喜欢,可以留小点,比如0.1但绝不能不留.因为只有外壳留缝了,才能证明内部顶上了,接触良好了.&nbsp;&nbsp; 要是外壳都无缝顶上了,内部就会留空或压力不足,会造成接触不良,甚至碰不上.</p>

大蒜 发表于 2007-2-11 15:55

<p>噢...也是</p><p>不过有个小问题,如果设计成螺纹导电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么,我自己觉得如果是螺纹导电会比单独的段面导电可靠性更好么,可能是之前一直用SF 6P用惯了,6P的螺纹就是导电的</p>

大蒜 发表于 2007-2-11 15:56

对了,mzzlg的原色(银色)筒身外部和螺纹可以导电么

木制品 发表于 2007-2-11 16:39

<p>要使螺纹导电很简单,我是这样处理的,利用铝是两性金属,能与酸或碱反应.在内层螺纹用棉花沾一些NaoH溶液,洗几次,镀层就溶掉了,用清水洗净就行了.(镀层是黑和白的都行)其他部位不要沾上NaoH溶液,否则镀层就没了.</p><p></p>

木制品 发表于 2007-2-11 16:44

<p>对了,mzzlg的原色(银色)筒身外部和螺纹可以导电么</p><p></p><p>银色镀层也不导电</p>

大蒜 发表于 2007-2-11 18:49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木制品</i>在2007-02-11 16:39:33的发言:</b><br /><p>要使螺纹导电很简单,我是这样处理的,利用铝是两性金属,能与酸或碱反应.在内层螺纹用棉花沾一些NaoH溶液,洗几次,镀层就溶掉了,用清水洗净就行了.(镀层是黑和白的都行)其他部位不要沾上NaoH溶液,否则镀层就没了.</p><p></p></div><p></p>噢,氢氧化钠是伐,这个我有,很多的,不过貌似火车上要偷偷带噢呵呵

wuzhouhong 发表于 2007-2-12 13:23

没有 NaOH ,用碳酸钠也可以办到,用热水加碳酸钠,效果和NaOH一样的

homesaf18 发表于 2007-2-13 23:45

<p>楼上,做的不错嘛</p><p>有鼓励一下,看能不能出更多的精品</p><p>手工的值钱,更有价值呀</p><p>&nbsp;</p><p>&nbsp;</p><p>&nbsp;</p><p><font color="#0000ff">手电筒爱好者天地:</font><a href="http://shop34267976.taobao.com/"><font color="#0000ff">http://shop34267976.taobao.com/</font></a></p>

zyz9107 发表于 2007-2-17 01:04

<p>很好啊!很好啊!</p><p></p><p></p>

老沈手电 发表于 2007-2-17 11:07

<p>因为是电路仓的负极或外周,必须经过筒身到达尾盖.&nbsp;由电路仓或PCB直接顶上筒身端面并压紧,是最短途径.压力大,也更稳定可靠.&nbsp; 可以根本不理会筒头是否导电良好.可以根本不理会螺纹是否导电.&nbsp;这才是最优设计.</p><p>要是电路接在筒头上,筒头再经螺纹导电至筒身,就有多此一举了,更坏的是:</p><p>1 筒头是不锈钢或铝,要用螺丝压住导线或导电体.笨笨的了.也烦.</p><p>2 螺纹导电部位不确定,难以清理维护.远没有端面压紧时可靠稳定. 咱称这种设计为劳命伤财,效果又不好.&nbsp;&nbsp;&nbsp;&nbsp; 1AA电流大,输入回路中必须精简到最少的接触面,根本经不起这种弯弯绕的拆腾.</p>

yueyangx 发表于 2007-2-17 11:22

老沈还不赶紧干活去,大家都眼睁睁的盼着呢,啥时候开始批量铺货啊

老沈手电 发表于 2007-2-17 12:27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yueyangx</i>在2007-02-17 11:22:49的发言:</b><br />老沈还不赶紧干活去,大家都眼睁睁的盼着呢,啥时候开始批量铺货啊</div><p>是!&nbsp; </p><p>只要你说得对,咱就改正. </p><p>都大年三十了,祝各位新春愉快万事如意!</p>

闲逛 发表于 2007-2-17 16:58

呵呵,估计等LS的东东出来了,大家就如意了

ckvlhf 发表于 2007-2-19 21:59

<p>我的比你先完成几天,看你的光斑没问题但是前筒不能旋紧应该是升压电路板没有进入电路仓,小小现在的电路仓是16mm的,而电路板是17mm的,稍微打磨一下就可以了</p>

灵动飞扬 发表于 2007-2-21 00:12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老沈</i>在2007-02-10 11:49:12的发言:</b><br /><p>mzzlg的筒身螺纹是不要求导电的.</p><p>只有最原始时的,还没有开化的早期设计,才会要求螺纹导电.</p><p>合理的是利用筒身端面出光导电.</p><p>于是:外壳必须留接缝.如果不喜欢,可以留小点,比如0.1但绝不能不留.因为只有外壳留缝了,才能证明内部顶上了,接触良好了.&nbsp;&nbsp; 要是外壳都无缝顶上了,内部就会留空或压力不足,会造成接触不良,甚至碰不上.</p></div><p></p>对机械加工这块这个估计老沈不是很在行,严格说,螺纹导电明显要比端面导电接触要好的多。为什么大部分厂家不选用螺纹导电呢,很简单,因为螺纹导电的话需要在加工的时候不能车螺纹,氧化回来后在车螺纹,但是氧化后车螺纹的话1,是厂家嫌麻烦,氧化回来还要重新调车。2,在车氧化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报废,因为在第二次车同一个部件时,很难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容易出先螺纹偏掉等问题。不向端面导电的,拿砂皮纸磨一下就可以了。实践证明,螺纹导电更加可靠。端面导电的需要尺寸做的非常精密,否则很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还有是会出现有一条缝。这个自然是看厂家机械加工的水平了。

灵动飞扬 发表于 2007-2-21 00:18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老沈手电</i>在2007-02-17 11:07:45的发言:</b><br /><p>因为是电路仓的负极或外周,必须经过筒身到达尾盖.&nbsp;由电路仓或PCB直接顶上筒身端面并压紧,是最短途径.压力大,也更稳定可靠.&nbsp; 可以根本不理会筒头是否导电良好.可以根本不理会螺纹是否导电.&nbsp;这才是最优设计.</p><p>要是电路接在筒头上,筒头再经螺纹导电至筒身,就有多此一举了,更坏的是:</p><p>1 筒头是不锈钢或铝,要用螺丝压住导线或导电体.笨笨的了.也烦.</p><p>2 螺纹导电部位不确定,难以清理维护.远没有端面压紧时可靠稳定. 咱称这种设计为劳命伤财,效果又不好.&nbsp;&nbsp;&nbsp;&nbsp; 1AA电流大,输入回路中必须精简到最少的接触面,根本经不起这种弯弯绕的拆腾.</p></div><p></p>对于第二条不敢苟同,呵呵。。。。。。

hukai 发表于 2007-4-2 21:56

哈,1AA爱好者,我也喜欢1AA的~<br />准备入手MX2-X,就等进货了。。。

老沈手电 发表于 2007-4-5 15:22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灵动飞扬</i>在2007-02-21 00:18:00的发言:</b><br /><p></p>对于第二条不敢苟同,呵呵。。。。。。</div><p>一般情况下,PCB内圈是顶电池正极. </p><p>外圈上的负极是要导向筒身的对吗? 请记住,筒身在这儿是代替了一条导线,是必由之路. </p><p>那么由PCB外圈直接顶筒身端面是再合理不过的“最短路径”了. </p><p>想象一下,筒头螺纹导电要多烦有多烦,要多弱智有多弱智: </p><p>1 PCB先得与电路接触良好,最好是铜仓,把PCB焊上就放心了........ </p><p>2 电路仓与筒头间的螺纹必须导电良好. 应该氧化后再攻丝,扳牙的,平时还得涂上保护剂....... </p><p>3 筒头与筒身间的螺纹必须导电良好. 应该氧化后再攻丝,扳牙的,平时还得涂上保护剂....... </p><p>以达到: PCB--电路仓---筒头---筒身间的良好良电通道! </p><p>综上所述: 谁要是不愿意选择 PCB---筒身, 而非得要去选择 PCB--电路仓---筒头---筒身, 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也难怪早年间一个筒筒真的要值几百元.</p><p></p><p>咱想起了一件事: 以前从咱的住处到新客站去,由于铁路的原因,不得不从苏州河上过了武宁路桥,到了南岸,再从苏州河上的长寿路桥上再过回河北岸来,才能到达新客站--------是不是吃撑了------那是没办法. 后来铁路改了轻轨,咱到新客站去,就不用过桥了. 过过去再过回来的够窝馕的.</p>[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1175758363编辑过]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昨晚花了两小时,终于完成我的第一个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