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plin 发表于 2012-9-14 00:06

johnsonlch 发表于 2012-9-14 00: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个人认为已经没有啥意义了,真的,电路仓裸奔才55度,在高还能高到哪里去,但是你提供的方法,为以后 ...

楼主辛苦了,非常感谢!这方法给楼主也给尔后有机会作电路仓温度测试的兄弟参考。

johnsonlch 发表于 2012-9-14 00:08

juplin 发表于 2012-9-14 00: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辛苦了,非常感谢!这方法给楼主也给尔后有机会作电路仓温度测试的兄弟参考。 ...

再次感谢,交流的十分的痛快淋漓{:1_288:}

电筒爱好者 发表于 2012-9-14 00:10

johnsonlch 发表于 2012-9-13 23: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我承认,就算是推算的话,就我的这个测试方法,当时的接近基板的部位也会比电路仓要高的,但是光杯和 ...

我的想法是,在密闭空间(比如在筒身内,空气对流仅限于桶内,电路仓与筒身无直接接触的热交换)的电路仓温度,要比裸露在大气中的电路仓温度高;但S10的电路仓又是部分跟筒身接触的(算是不良接触吧),电路仓的温度多少会传递到筒身上。所以综合起来,我也搞不清楚谁高谁低了~~

johnsonlch 发表于 2012-9-14 00:16

电筒爱好者 发表于 2012-9-14 00: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的想法是,在密闭空间(比如在筒身内,空气对流仅限于桶内,电路仓与筒身无直接接触的热交换)的电路仓 ...

电路仓和筒身的接触,目的就是发挥散热和导电的效能,你非得不让他们发挥作用让它闷烧,那不坏才怪{:1_287:}

lover_ant 发表于 2012-9-14 00:34

本帖最后由 lover_ant 于 2012-9-14 01:38 编辑

有意思,到底是电路仓和筒身的紧密接触还是少接触的散热更好呢。
焖烧的温度也才55度...还担心个啥

哈...哈...哈...我大笑三声

johnsonlch 发表于 2012-9-14 00:40

lover_ant 发表于 2012-9-14 00: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意思,到底是电路仓和筒身的紧密接触还是少接触的散热更好呢。
焖烧的温度也才55度...



你的笑声吓到我了哦{:1_296:},55度真的裸奔干烧得温度,闷烧我还真没那个测试条件{:1_287:}

lipang 发表于 2012-9-14 00:55

本帖最后由 lipang 于 2012-9-14 01:01 编辑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理解可以耐心解释,可要是死咬着歪理不放那就得另当别论了。我们谈论的是手电,是应用,不是空想,为什么我觉得好多人不是在客观的看问题,而是好像不论什么事非要提点不同看法才能体现他异于常人的才华。小弟不才,没见过什么世面,可也是学电子出身的,但我不想去做S10的学术研究,我真心觉得他用得舒服,我在机房维修的好伙伴。S10虽然个头不大但是比好多躺在我抽屉里的其它筒有价值多了,别人我不敢说,可对于我真的是很实用的一个好筒,我就不明白了,这么一个小不点究竟得罪了谁?

hellochen 发表于 2012-9-14 00:56

电筒爱好者 发表于 2012-9-14 00: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的想法是,在密闭空间(比如在筒身内,空气对流仅限于桶内,电路仓与筒身无直接接触的热交换)的电路仓 ...

你开始说s10是闷烧型,热量传不出去。
现在人家做了测试,热量传出去了,你又说是电路仓和筒壁接触了的原因。 那么,你到底是想要热传出去呢还是不传出去?


hellochen 发表于 2012-9-14 01:00

手电没那么容易坏的,我的7135*3单档一体杯,每天点十几个小时,连续点了两个星期,屁事都没有,这个s10起码和筒身接触面积比一体杯大多了

lipang 发表于 2012-9-14 01:03

hellochen 发表于 2012-9-14 01: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手电没那么容易坏的,我的7135*3单档一体杯,每天点十几个小时,连续点了两个星期,屁事都没有,这个s10起 ...

你懂啥?剑法的最高境界是啥?手中无剑却心中有剑。你那是不懂什么理论知识,只能老老实实的去点十几天测试,效率多低啊,学学人家,手中无筒却心中有筒,不用看不用摸,掐指一算便知天地。

lover_ant 发表于 2012-9-14 01:37

johnsonlch 发表于 2012-9-14 00: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的笑声吓到我了哦,55度真的裸奔干烧得温度,闷烧我还真没那个测试条件 ...


呵呵,兄弟误会了。我是说灯头焖烧都才55度,说明散热没压力。虽然我并无入手,还是感谢分享!

johnsonlch 发表于 2012-9-14 01:40

lover_ant 发表于 2012-9-14 01: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兄弟误会了。我是说灯头焖烧都才55度,说明散热没压力。虽然我并无入手,还是感谢分享!

...

明白明白,多谢关心交流{:1_303:}

刚日森格 发表于 2012-9-14 07:20

别忘了,散热是O记强项!!!

电筒爱好者 发表于 2012-9-14 07:45

hellochen 发表于 2012-9-14 00: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开始说s10是闷烧型,热量传不出去。
现在人家做了测试,热量传出去了,你又说是电路仓和筒壁接触了的原 ...

有几个问题我想澄清一下:
1、LZ确实做了很多工作,但还是未能测到电路仓的温度,如果大家认为压环的温度或者光杯的温度就是电路仓的温度,那我也无话可说了;
2、大家以为在大气中干烧电路仓的55度就是最高温度了,这个我持保留态度;如果在密闭空间里面干烧,温度可能会更高,这个密闭空间可能是由于筒身包裹电路仓而又接触不良所导致的;
3、S10的情况就是,如果电路仓与筒身接触不良,就类似于电路仓在密闭空间里面干烧。

电筒爱好者 发表于 2012-9-14 07:45

lover_ant 发表于 2012-9-14 00: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意思,到底是电路仓和筒身的紧密接触还是少接触的散热更好呢。
焖烧的温度也才55度...还担心个啥



有几个问题我想澄清一下:
1、LZ确实做了很多工作,但还是未能测到电路仓的温度,如果大家认为压环的温度或者光杯的温度就是电路仓的温度,那我也无话可说了;
2、大家以为在大气中干烧电路仓的55度就是最高温度了,这个我持保留态度;如果在密闭空间里面干烧,温度可能会更高,这个密闭空间可能是由于筒身包裹电路仓而又接触不良所导致的;
3、S10的情况就是,如果电路仓与筒身接触不良,就类似于电路仓在密闭空间里面干烧。

电筒爱好者 发表于 2012-9-14 07:57

我在这里不是吹毛求疵,也是抱着开放的态度去讨论问题的;
做研究、测试就是要严谨,有时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S10的体积、UI、档位设置等都很理想,我只想厂家能改善下散热设计,让大家更为放心使用;
如果厂家有兴趣的话,不妨拿出S10热分析的模型和温度梯度计算结果,或者红外热像仪拍的温度分布图,这样更为直观;
欢迎各位大侠拍砖{:1_292:}

电筒爱好者 发表于 2012-9-14 08:09

刚日森格 发表于 2012-9-14 07: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别忘了,散热是O记强项!!!

我认为惯性思维要不得,在如今手电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尽早推出新品抢占市场(就算没测试完)、节约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大多数厂家的目标,君不见很多大牌手电做工、细节等方面都不如从前了么。

syb26078 发表于 2012-9-14 09:23

如果光杯是靠螺纹和电路仓连在一起的话,我觉得测光杯的温度和电路仓的温度应该差不了太多,估计差几度应该是有的,外行人愚见

aku1979 发表于 2012-9-14 11:50

最近一只探讨S10哈,就像前个月的750N1呵呵

188354620 发表于 2012-9-14 12:04

电筒爱好者 发表于 2012-9-14 00: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的想法是,在密闭空间(比如在筒身内,空气对流仅限于桶内,电路仓与筒身无直接接触的热交换)的电路仓 ...

空气的导热系数0.01-0.04,筒身内基本无对流,导热能力基本为0
筒身的话,热阻最大的是导热硅脂,其导热系数1-3,但是也是空气的几百倍(而且因为硅脂很薄,所以热阻不大)
剩下的铝合金,铜之类的,都是100左右的导热系数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OLIHGT_S10内外温差极限测评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