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 发表于 2012-6-17 10:10

MagicG 发表于 2012-6-17 09: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键是你们有没有建立防呆措施,整顿什么的都容易。就像usb你不可能插错,因为有防呆措施 ...

兄弟是做哪行的

山人 发表于 2012-6-17 10:11

雷蛇 发表于 2012-6-17 09: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每一道环节都要签字,把责任全部归到最后一个签字的,这样大家都小心。

责任很清晰的!

MagicG 发表于 2012-6-17 10:27

山人 发表于 2012-6-17 10: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兄弟是做哪行的

我是打酱油的,想去当老师了。

生产报表收件检查,当事人确认者还有当班县长都要确认,如果你们有负责工程师也要确认或者授权确认。

出了问题不要只找谁谁谁的责任,要找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大家都有责任感。

目的在预防,不是惩罚

这种方法古代叫连坐法,现代生产管理里应该可以归结为功能组方面吧

howard113 发表于 2012-6-17 10:34

本帖最后由 howard113 于 2012-6-17 10:39 编辑

作风不够严谨。如今小鬼子的东西也不大赶得上老鬼子了,关键是风气不好。
作为一个质检人员,没的说,没检测出来就是失职。技术员失误是正常的,但出错几率越低表示其越优秀。
作为加工行业来说,严谨求实是质量的保证,就是企业的生命。说明你们厂还是小厂,做不到这些。反映出工作作风浮躁,原因可能是没有合理安排工作强度和时间,可能是平时就不注重这些。老鬼子的工具摆放不到位都要抽嘴巴。德国工程师用的扳手都是扭力板,每颗螺丝宁进圈数和最后的螺纹指向完全一致。这就是工作态度。
一个企业的产品可能被山寨,但企业的产品质量是无法山寨的,企业的工作态度也无法山寨。

mpmpm 发表于 2012-6-17 10:36

品质员的问题,每天都应检测的。

assa2000 发表于 2012-6-17 10:44

本帖最后由 assa2000 于 2012-6-17 11:17 编辑

过程:
    技术员(甲)改好机后,自己做的首件确认,实用高度表时,只看了大表盘(一圈1MM),没看小表盘(一圈50MM)
   品质员(乙)确认时,只是问了下技术员测量深度了没有,技术员说确认了,没问题,品质员就没测量该尺寸
   每班I品质员(丙)的首件复检,检验时,认为是外观尺寸,外观OK了,尺寸就应该没问题,同样未测量该尺寸
而问题却是一名新员工(丁)发现的,首件表上面不是写了4.0吗,而测量怎么是5.0,就是找不到4.0的尺寸问品质员才发现的。

我不懂机床生产,但是对你这样的监控流程能起到的作用表示质疑。当然主观上不负责任是主要的原因,除了要思想检讨外,在流程上应当把这种情况杜绝。
技术员我认为次要责任;(因为当局者迷的缘故,正因为如此才设立品质员,所以品质员负主要责任)
主要在于品质员乙和丙,你的品质员作复检,估计只是签名,没有重新填写尺寸数据。你应该重新制作《品质报检表》、《复验表》,上面报检表编号、产品的型号写清楚,然后下面要重新要求品质员填写各零件的尺寸,然后再签名。

具体流程:
1.技术员甲制作首件,并填写《首件品质报检表》,上面有《报检表》编号、首件的型号、零件尺寸详细数据,报检日期等,技术员签名。

2.技术员把《首件品质报检表》,以及图纸,上报秘书处(或叫做经理助理)。秘书处收到后,填写《首件品质复检表》,格式大致与《首件品质报检表》,但是秘书只填写《复检表》编号(编号必须与报检表一致)、首件型号,日期,零件尺寸不得填写。然后由秘书处直接送《复检表》到品质员乙(禁止由技术员直接送品质员乙,而且秘书处不得把《报检表》、交给品质员乙)。

3.品质员乙收到《复检表》后,无法直接询问技术员相关尺寸数据,也看不到《报检表》的数据无法照抄,就只好自己测量后填写《复检表》尺寸数据,签名后交回秘书处。有必要的话,再由秘书处重复同样的工作把《复检表B》交到下一个品质员丙填写数据。

4.全部表格收回秘书处后,由秘书处核对三份表格的尺寸数据的一致性。然后三份表格作为一个档案留存。

dadage 发表于 2012-6-17 10:46

木水车 发表于 2012-6-17 08:05 http://www.shoudian.or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生产了10天才发现问题,这样的厂子该倒闭了

山人不是工头就是老板,这话冲着他说有点狠了。

木水车 发表于 2012-6-17 10:55

dadage 发表于 2012-6-17 10: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山人不是工头就是老板,这话冲着他说有点狠了。

对事不对人,管理方面出问题了,管理层有责任。当年的秦池、爱多、飞龙、巨人、三株、太阳神、南德、亚细亚、冠生园、银广厦、烧鹅仔、荣华鸡等等等等,这样的大民营都倒了,值得借鉴。

wusiming001 发表于 2012-6-17 10:55

首先责任在技术员,如前面桐油所说很多厂子技术员最大了,他说可以就可以了,首件确认?我以前做电池时调整好模具,前几个产品都反复测量的,确认滑块螺丝已经锁死,产品尺寸不会偏移才交给工人生产的。第二 品质员责任跟技术员是一样的,玩呼职守没有认真核对尺寸,我做出来的几个正式产品都会交由另一人反复测量 确保尺寸无误。经常开会强调品质是有必要的,我以前那个厂子也有品质事故,结果是技术员分期付款赔偿损失,每月扣掉一部分工资。给你支一招仅供参考,把技术员,品质员,员工划分为一个团队,效益跟责任团队化,团队成员互相监督,效益按比例分成责任也一样,人员可能要做一下调整,有些人可能跟其他人配合不好没有团队精神,调离 换别人进来,发挥一下工资杠杆的作用,做好产品会有更多回报。

阳光不锈 发表于 2012-6-17 11:01

管理问题,从生产到检验,每一个相关工序的人员都有责任,生产人员要保证自己做出来的是合格品,技术人员要调试好设备,检验人员要检出不合格品,首件确认,自检,抽检都不能马虎

顶顶 发表于 2012-6-17 11:01

就一个字,懒。还有一个就是,老油条心理

夜郎魂 发表于 2012-6-17 11:04

对这种小厂偶没经验! 偶以前管理都是千人级以上规模……………………偶管饭{:1_292:}

dacai 发表于 2012-6-17 11:23

甲乙丙都有责任

夜郎魂 发表于 2012-6-17 11:27

这样规模的厂!说小不小,说大不大!要搞什么什么量化管理,数字化管理。那会不会有点不符实际呢? 山人你就是厂长或车间主任,估计你也没有炒人的权力!   技术员嘛,不好招! 而且只是一时疏忽所至!不是主观行为! 罚点款,教育一下就行了! 品管员是玩忽职守,严重失职,前面有筒友都说了,典型的老油条狡幸心理,这在哪家公司都有!这样的人,如果没有完整有效的管理制度对其行为进行约束!那不如能让他走人就算了!   至于各种制度规范化,在以后的生产中慢慢的去完善吧!

韩秧枣 发表于 2012-6-17 11:31

这工厂的管理也够粗犷.
测量数据至少要三次吧,难道没有记录在案、画押.
加工工件要控制误差范围.

gogo345 发表于 2012-6-17 11:48

品鉴承担30%责任{:1_301:},技术40%,扣下钱奖励给那个品鉴{:1_303:}

aqua2001 发表于 2012-6-17 11:48

其一:思想上要加强。形式主义地开个会什么的无益于解决问题。
其二:工作流程要改进。之所以设立若干道关卡,就是要求他们独立工作,互相不存在交流,这样才可以把随机出现的错误杜绝掉。他们如果不独立工作,乙问甲,丙问乙,那还设立这些岗位干什么?

gf7300gs 发表于 2012-6-17 12:55

而问题却是一名新员工(丁)发现的。。。监控环节需要适当流通和新鲜血液

davidleu 发表于 2012-6-17 15:44

zzqzhangboy 发表于 2012-6-17 16:26

我们不是在天朝吗? 这有神马奇怪的,一切都是合理的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大家来说说,问题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