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面导电的思考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端面导电比螺纹导电好,不容易接触不良,但事实上,恰恰相反,端面导电尤其是对大电流、手电直径比较大的筒子来说,非常容易出问题。端面越光滑,材料越硬,越容易接触不良。看似接触面积很大,但是实际上,正是因为接触面过大,接触的部分,材料不能产生足够的形变,微观上,有效的接触面积其实是很小的,只有几个很小的点接触到,其他部分都是空着的。电流小的时候,这个不是问题,但是电流大了,问题就会显现出来。刚才看了《★★★真相只有一个,破解TM11闪烁之谜!★★★》这个帖子,我现在大胆预计:TM11一定会有很多出现这个症状。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只要在负级接触铜环上,焊上一圈薄薄的一层焊锡就好了。焊锡很柔软,很容易形变,拧上筒身的时候,接触面就足够紧密了。但是,问题是,这么贵的手电,谁会舍得象山寨手电一样这么折腾呢?哈哈,品牌手电的硬伤啊。
补充:对端面导电的问题,大家不妨留意下我们平常接触最多的插座,拆开一个看看,留意里面的接触片的形状,和插头接触的部分,是不是平的? 本来两种方式的接触电阻就没多大差别... 本帖最后由 sodoit 于 2011-10-7 01:02 编辑
本来两种方式的接触电阻就没多大差别...
狗狗蛙 发表于 2011-10-7 00:53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接触电阻不能说明什么,还要看产生这个接触电阻的“有效”接触面积是多大。相同的接触电阻,如果一个只有一个点接触良好,另外一个是N个点接触良好,哪个稳定?打个比方,一个是1欧的电阻,一个是2个2欧的电阻并联(整体电阻也是1欧),功率都是1/4w的,那个更稳定? 生产工艺精度不够 连罗纹导电为嘛子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原因都么找到就来喊好...............
LZ啊,罗纹导电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罗纹未氧化,硬度不够,然后容易磨出碎渣堵塞接触面........ 楼主啊
螺纹导电也是只有几点接触的,
不要以为是全部螺纹接触。。。
螺纹导电主要是难diy,
肮脏、氧化、硬氧电镀错误的螺纹,自己基本无改善可能
断面的话你擦干净就行了 我跟楼上的意见正好相反,我认为 端面导电的很难 DIY。。。比如换个深杯 或浅杯。。换个开关,加个绳环什么的,都要考虑到 是不是能让端面接触上,但是螺纹的就不用考虑。。
螺纹导电 的螺纹 也相对较软。。容易导电的同时最要命的是 经常拧的话 很容易滑丝。。。这个是几乎无法弥补的。。。。。。
端面导电,确实很容易出现接触不良 不过 正向LZ说的 加圈焊锡。。。除了不好DIY ,其他都还可以接受。。。。。
相对而言 还是端面导电比较耐用吧。。。最起码 接触不良 比 滑丝好处理的多。。。。 要是不舍得折腾,找个粗一点的铜线,做个圈圈放在桶尾的开关仓上固定好,多扭紧几次就铜圈就平了,那用这么折腾。 普通焊锡表面很容易被氧化的吧
我觉得还是f常用的多簧片比较靠谱 普通焊锡表面很容易被氧化的吧
我觉得还是f常用的多簧片比较靠谱
中微子 发表于 2011-10-7 07:30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f记的tk35采用的是电池架,多个弹性簧片,没有用桶身过电流,值得肯定 拆过了~和插头接触的部分不是平的~~ 想改善这种情况 的话。。。要么 像 JET 专利 那样端面上 用金属弹片。不过那是人家专利了,还只有一面是。。。 要么 增加 4MM 筒身厚度 应该也可以解决。。18650的筒子 一般在 25MM左右 加4MM 就是 小30MM 了。。。大家试想一下吧。。。如果能接受的话 。端面 和螺纹的问题应该是可以解决的。。。 螺纹导电感官上输给端面导电,我个人就不喜欢螺纹导电不氧化的螺纹。 手感手感啊,还是螺纹氧化手感好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