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5个开关的EDC手电,EDC的设计连载之电池及电路
本帖最后由 edview 于 2011-7-16 08:53 编辑又更新了,关于电池和电路部分的设计构思,五个开关很创意,不过估计用起来确实方便
-------------------------------------------
今天看到更新,兴奋啊,大概设计者很怀旧或低调,没发到LED区,我转过来大家瞧瞧
我喜欢按时间顺序排列,感觉这样习惯,最新在最下面,过滤过,仅保留LED相关的内容
原贴地址:http://www.shoudian.org/thread-107599-1-1.html
-------------------------------------------
关于超级EDC的一些构想(5月22日)
近来有不少筒友反映更新变慢了,一方面近期实在比较忙,另一方面,一些新设计不能像以往DIY那样公开设计细节;
今晚碰巧遇到了几位筒友,一再追问下个设计是什么样,我做了大概描述,这会儿还有些兴奋,干脆就在这里分享一下;
Part A 概念
① 首先它不是HID,而是LED,为了尽快更新贴子,就先发在这里吧,构想实际上与HID或LED并没多大关系;
② 玩手电有几年了,正如大家所说,玩到最后,EDC(Every Day Carry,每天携带)才是王道;
③ 也许直到今天为止,EDC最核心的问题——便携性,都未曾得到良好的解决,因为放在身上任何地方我都会觉得占位置,所以这是定义产品时第一重点;
④ 虽然EDC在手电中是最为实用的,但对于爱好者而言,点亮所带来的快感远不如在手中把玩来的爽,因此,顶级的材料和工艺是第二重点;
⑤ 到这里超级EDC的概念就明确了:超级便携性和奢华。
Part B 基本参数
关于这一点,我只能大概描述下,具体是什么样,也许只有到正式发布的那一天大家才会看到;
① 壳体材料:钛;
② 表面处理:等离子氧化,硬度可达三度军规硬氧的7至9倍,基本没有被划伤的机会,当然这是首次应用在手电领域,由于其外观、颜色、细腻程度难于控制,因此又是一个挑战;
③ 光杯镀膜:介质膜保护银,经过多次的实验和改进,用在温度不高的LED上,目前已有较足够的把握;
④ 镜片:自然是蓝宝石了,会使用双面多点增透膜以达到最佳透射率;
至于其他方面,从开始设想这款产品到今天,已过去半年多了,我对它的期望要远远大于之前设计的HID。
超级EDC的设计分享(7月3日)
现在不少坛友对这款EDC十分关注,由于新产品上市前保密的需要(减小被山寨的可能),此前没能在论坛和大家分享设计的经验心得,而现在就快上市了,保密已不再重要;
① 放在LED版块也许更合适些,但这个贴子我已更新近两年了,另外也有很多关注我设计的朋友常看这贴,就暂时先放这里;
② 大家一定很关心外形,但可能还会有改动,我会在最终确定后发图片,可以说明的是它不再采用传统的手电外形,三围中最纤细的尺寸是6mm(或许会略大些);
③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和以前一样,把构思、定位、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等等,发出来和大家分享;
超级EDC设计之便携性(7月8日)
便携性是EDC(Every Day Carry)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总体规划,实际上早在一年之前,我就有了设计EDC的想法,一直没有开始着手,是因为在产品的定义上,很长时间都没找到让自己满意的构思;
① 关于超便携性,应当是:无论放在口袋里、挂在口袋外,都不会让人感觉到占用太多空间,至少不能让口袋被撑的鼓起来;另外,还要具备多场合使用的特性,例如用做头灯、腕灯、挂在肩上、卡在口袋外、吸在铁制品上、防水、抗震等等;
② 几个月前,我用快速成型的方法,做了很多形状各异的三维实体,主要有圆柱体类别、长方体类别、少量异形类别,天天带在身边把玩,发现并非体积越小越便携,体积较大的扁形长方体比体积较小的圆柱体更宜携带,因为放在口袋中、卡在肩头、卡在腰带上、放在包里等等,厚度才是最影响携带体验的,而面积则显得不那么重要;
③ 基于以上的考量和实验,超级EDC最终选择了卡片式的长方体外形,之前所说的6mm,就是其厚度;
④ 至于卡片面积的大小,我也试过很多模型,同样发现并不是越小越好,就好像手机一样,因为手持及可操作性能大打折扣,中国人的手掌平均长度在17到18厘米上下,女性的手略小些,手指自然弯曲后,四指与手掌靠近指关节处的间隙约为4厘米多一点,而手掌宽度通常在8厘米左右,因此最后选定其面积大小为4x7厘米,经过身边不少朋友的尝试,都认为这个尺寸手持的感觉是最好的;
⑤ 这种卡片式的设计,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电池的选择、光源的聚光、开关的形式、散热等等,这些都是随后几个月逐一解决的,我会继续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解决的方法;
⑥ 过段时间相关的专利处理之后,我就把图片发出来,相信会让大家耳目一新;
超级EDC设计之电池及电路(7月15日)
A 电池
① 由于便携性的考量,机身厚度仅为6毫米多,普通的圆形电池达不到这一尺寸,只好使用定制的长方体锂聚;
② 在电池容量上,定制锂聚约为1瓦时,与一般AAA电池差不多,但优势在于无需升压且支持大电流放电;
③ 充电采用Micro USB接口,使用普通的手机充电器或电脑USB都可以;
B 电路
① 最初选型时,主要考虑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MOS管控制电流,一种是使用7135恒流芯片,最终选定后者,因为前者在小电流控制上,比较容易导致频闪,另外就是5年质保的苛刻前提下,稳定性更重要;
② 电流方面,由于采用了锂聚,因此可以比一般EDC大,高亮档采用350mA,暴闪使用1.4A(4x7135);
③ 在电源开关设计上,和传统方式有着巨大的区别,不再采用单开关通断方式调光:
http://98.126.132.20/attachments/month_1107/11071513055788e4563f6470d9.jpg
由于这种键盘式的开关,为轻触结构,因此减小待机电流显得十放重要,目前选定的MCU在深度睡眠下,待机电流约为7uA,再加上锂聚的自放电,待机时间也能轻松达到一年以上。 卡片式的,聚光是个难点,有一种超薄的透镜可以用,但是做好不容易。 在HID区看到了
很有兴趣,但是观望照明效果以及续航能力,还有电路设计。
那么别致的东西,想入一个。但是就怕太贵了 又要多一个充电器? mark 一下等成品看价格,只要不是天价可以考虑。 EDC我是最喜爱的,但是,EDC筒子,重量一定不能太重,体积不能太大。我自己每天带了一支C8(缩小型,DIY组装C8灯头,C2桶身尾盖,总共只有140MM长,感觉还是有点大,当然最好长度为120MM比较合适),我不喜欢小巧型的EDC筒子,那个亮度不高,我这个EDC亮度很高,既有远射,也可近照(例如上楼梯,在楼梯没有开灯情况下,筒子照向天花板漫射已经足够亮度了。(C8T6)。铝壳还是合适EDC筒子桶身外壳,毕竟EDC是用的,每天都有可能摔伤磨损。 最重要是要非常可靠 听上去都很牛B。
卡片式的思路很好,作为EDC,其实有时候完全不需要有聚光,索性不要光杯透镜这些,也不用搞什么蓝宝石这么麻烦,直接裸了就可以。 本帖最后由 mmling88 于 2011-7-9 10:04 编辑
其实光斑为啥一定要正圆的呢?!
作为edc,椭圆形的光斑也很好玩。 令人期待啊 !
做個記號追蹤之 . 卡片式的:手电片{:1_271:} 过来顶一顶 搬运工比较辛苦,希望大家支持 这个要支持的{:1_244:} 这个必须顶,很是期待成品啊! 跟手机、MP3啥的开关差不多了 赶紧上图啊!!!! 看到这个开关就有点兴趣了。。。
也建议不要光杯,作成纯泛光的,
最低亮檔要低于0.5流明,不可有频闪。SOS改成双闪的beacon吧。
LED用中白光或暖白。 好想法!!!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