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py1 发表于 2021-8-27 17:04

myydno1 发表于 2021-8-27 11:16
其实现在并没有同一的标准,但是容量和内阻一般控制在5%以内,要求高的电池组得控制在2%以内。
...

多谢。容量5%还比较好办,内阻5%困难很大

myydno1 发表于 2021-8-27 19:05

snowpy1 发表于 2021-8-27 17:04
多谢。容量5%还比较好办,内阻5%困难很大

5%已经是很低要求了。

snowpy1 发表于 2021-8-27 20:17

myydno1 发表于 2021-8-27 19:05
5%已经是很低要求了。

如果以12m欧为基准,5%的偏差就是11.7-12.3m欧,这恐怕要十里挑一才行。

kinjiyou 发表于 2021-8-27 21:52

自放电不过关的,内阻偏大的直接剔除。。。

再忍受范围内的,首先并联的单串容量要一致,然后尽量内阻并联后一致(两个小的带两个稍大的)(三个小的,带一个大一点的)。。。

常见的是全用一个型号。。。为了省成本,也见过3+1的,三个一个型号,带一个回收的单体。。。

myydno1 发表于 2021-8-27 23:51

本帖最后由 myydno1 于 2021-8-28 00:06 编辑

snowpy1 发表于 2021-8-27 20:17
如果以12m欧为基准,5%的偏差就是11.7-12.3m欧,这恐怕要十里挑一才行。
5%的偏差就是11.4-12.6毫欧,最大12.6-最小11.4=偏差1.2毫欧,已经偏差不小了。如果是电动工具用的大电流电芯,挑选配对原则是1%偏差。
挑选的越严格,后期电池组出问题的几率就越小。反正最终你自己决定吧,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稍微放宽挑选条件,但是后期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注意整个电池组的电芯是否平衡。

snowpy1 发表于 2021-8-28 12:11

myydno1 发表于 2021-8-27 23:51
5%的偏差就是11.4-12.6毫欧,最大12.6-最小11.4=偏差1.2毫欧,已经偏差不小了。如果是电动工具用的大电流 ...

我准备是3P14S,单个电芯最大1C放电,但是能买到的电芯内阻没办法控制这么精确,所以只能用配对的方式让每一并的容量和内阻接近,实在不行,就配智能保护板 ,人肉监控每一并的充放电控制在20%-80%之间,应该能规避掉个别电芯的问题吧。

snowpy1 发表于 2021-8-28 12:13

kinjiyou 发表于 2021-8-27 21:52
自放电不过关的,内阻偏大的直接剔除。。。

再忍受范围内的,首先并联的单串容量要一致,然后尽量内阻并联 ...

自放电大的是毫无疑问要剔除的,现在就是不好把握内阻的剔除标准,应该内阻大和内阻小的都剔除,还是只剔除内阻大的。

kinjiyou 发表于 2021-8-28 14:09

snowpy1 发表于 2021-8-28 12:13
自放电大的是毫无疑问要剔除的,现在就是不好把握内阻的剔除标准,应该内阻大和内阻小的都剔除,还是只剔 ...

{:5_608:}还有内阻小的。。。
这个你要问锂电厂初始化工艺是出了啥问题。。应该循环两三次会稳定下来吧。。。

要是内阻小,可能是动力型的,单独挑出来啊,容量都不对的,各个工艺都是不一样的。。。

snowpy1 发表于 2021-8-28 21:16

kinjiyou 发表于 2021-8-28 14:09
还有内阻小的。。。
这个你要问锂电厂初始化工艺是出了啥问题。。应该循环两三次会稳定下来吧。 ...

电池的内阻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吧,大的小的都有一部分,我手上这批内阻的分布主要集中在12m欧左右,小的到11.21m欧,大的到13.30m欧。

davidtam 发表于 2021-8-29 20:41

我认为没必要考虑内阻。
根据我对200多个锂电池用容量测试仪测试的经验,内阻是个离散性很大的参数,同一节电池设定同样的充放电参数,前后两次测量,容量差5%,内阻能差30%以上。这大概也是所有锂电池都不标注内阻参数的原因

snowpy1 发表于 2021-8-29 23:29

davidtam 发表于 2021-8-29 20:41
我认为没必要考虑内阻。
根据我对200多个锂电池用容量测试仪测试的经验,内阻是个离散性很大的参数,同一节 ...

完全不考虑内阻也不行吧,同样是金阳光的26800,我测试有的电池内阻100多m欧,然而2A放电的容量有7000多mAH,有的电池内阻11.34m欧,同样放电容量只有6200多mAH。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请教一下,电池组在配对的时候,要考虑内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