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测光表的数据讨论下进入隧道为什么会经历一个“暗适应
本帖最后由 javauc 于 2020-5-25 21:09 编辑1、我发现每次中午吃饭后骑电动车回宿舍,经过这个下穿的时候,一进去都是眼前漆黑一片,路面上有是有个井都会直接开过去,因为根本看不到。后来给电动车的头盔换了个7彩镜片,进隧道前把镜片掀开,出来后把镜片再拉下来,就不会了,在隧道里路面情况是可以看得清的。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我用测光表测了一下。
2、数据:测的时间:2020年5月24日 上午11点。进隧道前外面的照度是11160 lux,在隧道内测得的照度是118.5 lux。相差11160/118.5=94倍画个图简单说明一下有戴墨镜和没戴墨镜,进隧道人眼接受光线的变化。假设进隧道后环境光线是10个单位,那么在隧道外的光线大概是940,电动车头盔的这种七彩镜片能够减少9倍左右的光通量。那么,进隧道后欣开镜片,出隧道前拉下镜片,就这个简单的掀、拉动作,就为人眼应对环境光线急剧变化提供了缓冲。
3、对于这个现象,我的解释是:进隧道后会出现这种眼前漆黑一片,是环境光线变化太大,超出了人眼的物理调整极限!
4、其实你们可以拿手机上的手电筒照下自己的眼睛试下,就可以马上看到瞳孔的快速变化了。当时用手电筒照了会眼睛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人眼的曝光模式,如果按单反的术语来说应该叫做[光圈优先],你在室内光线不变条件下,瞳孔也是无时无刻在做变化的,在做微调,哈哈。众所周知的是,人眼的快门速度是被锁死的,所以人眼平时只能通过调整光圈和iso来控制曝光。在光线变化不大的条件人,人眼只改变光圈,调光圈只是物理变化,1秒钟内完成,迅速高效。而调iso的话那就是要生物调整了,非常慢。这点倒有别于单反,单反要从iso从6400调到100那是1秒钟之内的事。
本帖最后由 javauc 于 2020-5-25 21:07 编辑
5、附件的这个gif动态图是人眼瞳孔的变化,不知道这边支持动态图吗、算了,我把链接也附上:https://kengdie.com/238016/,用手机打开链接也能显示动图。感觉拍摄这个挺厉害的,我用我的佳能700d 把那些参数弄成手动模式拍了好几次,还是拍摄不出瞳孔的变化,不知道是我的器材太烂了,还是我的拍摄方法有问题。
注:1、这个测试的是下穿,隧道跟这个也差不多。2、戴墨镜也有跟头盔7彩镜片同等的效果的。3、准确点说,这个应该是照度计,而不是测光表4、照度计右边那张因为严重逆光导致对焦一直对不上, 因为是单手操作(一手拿照度计,另一手拿手机),如果要弄手动对焦很麻烦后来就没弄了。 摘一段百度上搜到的是:“在极亮的光照下,人眼的光圈值大概是f/8.3,在黑暗中,则可以达到f/2.1.............不过目前关于最大光圈的结论仍存在争议” 发现手电手机的app2楼那个gif动不起来 ,建议1楼复制链接手机浏览器看
本来就需要时间适应,HDR不就是模拟的这个? 瞳孔扩张的速度比较慢,
所以从亮光区进入暗光区会有失明现象。
反之略好,
因为瞳孔从大变小会容易些。
这是我1993年给海军做海图色标研究的项目时候做的实验。
为测试用什么颜色方案标识图标,战士最不容易疲劳。
其实说白了,这就叫感光宽容度。 PBX2 发表于 2020-5-25 19:52
其实说白了,这就叫感光宽容度。
暗部对焦是不是更合适点?
本帖最后由 javauc 于 2020-5-25 21:10 编辑
7、隧道里面也是有开灯的,我之前在想,白天为什么不多安装几个led灯,增加亮度,减少隧道内外光线的强烈反差。昨天晚上打开房间里的led吸顶灯后用照度计测了下,房间内的照度是40流明。而中午室外是11160流明,人造的持续光再强也无法抗衡太阳。 这也解释了平时骑摩托车刚进下穿,即使把远光灯开起来都路面照样什么都看不见,。注:上面的那3个数据:隧道外、隧道内、室内开灯后的照度,都是照度计的感光器件平行于地面,而不是朝上。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说明一下:图1是:照度计感光元件与地面平行,显示11160 lux。图2:是照度计朝天空,显示93700 lux。同一个场景角度不一样,光线强度差了大概8倍多。 所以感光元件统一平行于地面刚好可以模拟人眼接收到的光线。 fia 发表于 2020-5-25 20:00
暗部对焦是不是更合适点?
从明亮到黑暗或者从黑暗到明亮,眼睛首选不是对焦而是首先调节进入眼底的光强度然后才是调节晶状体的屈光度来对焦。
不錯!如更正以下一點更好!
你這个是照度計,照度單位是LUX / LX (勒克斯),而不是流明,光通量的單位才是流明!
应该说是光圈的响应速度 但以理 发表于 2020-5-25 20:54
不錯!如更正以下一點更好!
你這个是照度計,照度單位是LUX / LX (勒克斯),而不是流明,光通量的單位才 ...
发光强度、光通量、照度
坎德拉、流明、勒克斯 好的,谢谢提醒,我改一下,对于这些物理单位其实我也不大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