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KTank 发表于 2020-3-20 18:03

90后人均负债12万,这届年轻人真就这么穷?

现代人的生活总是充满了无数悖论。比如在你没钱的时候,房租该交了、电话停机了、公交卡余额也见底了。更可恶的是,你喜欢的牌子总在这时候发售新款——比如昨晚苹果又发新iPad Pro了。当铺天盖地的广告袭来,贫穷的你难免扭头向马老师求助。“前几年刚毕业,觉得自己花自己的钱太爽了就不停地买,Filco、Bose QC35、Off-White × Air Jordan看着喜欢就买。很难攒到钱不说,还欠了不少花呗。”已经工作4年的90后廖云飞说。当“24期免息分期四舍五入不要钱”“一天只花一顿早饭钱”这些形而上学广告语,像二手烟一样弥漫在身边时,大宗消费不光掏空了年轻人工资卡,还预支了下个月、下下个月……甚至明年的工资。兜比脸还干净,钱自然存不下来。像廖云飞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秉持着“宁愿被满屋的智商税包围,不愿带着没抢到货的悔恨入睡”的态度,义无反顾奔向梦想中的精致生活。更何况在疫情之后,报复性消费的念头也在生根发芽。于是我们看到,从 “隐形贫困人口”到 “精致穷”,这届年轻人身上的标签换了一茬又一茬,本质上还是在说大家又穷又敢花。尤其是在媒体的各种报道中,90后都成了负债额十分可观的“负翁”。(某媒体报道90后负债的标题)年轻人跟贫穷挂钩并不令人意外,但大家的负债情况真的有这么严重吗?1存钱这件事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尼尔森2019年的调研情况来看,能固定为存款小金库添砖加瓦的90后比例确实并不高,但要说大家普遍花的比赚的多,也有些夸张。调研显示,在90后中,只有1/3的年轻人有明确的存款计划,而有接近2成的年轻人认为自己完全没有存款意识。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474554962/1000尽管大部分人并不能实现存钱目标,但“存下更多的钱”仍然是一种主流态度。在被调研的90后中,有超过5成的年轻人选择了“有存款意识但不固定”,说白了,就是空有一颗存钱的心,但实力不允许。这很像廖云飞的状态,其实也想多少存点,但钱不知不觉就花出去了。“我怎么花这么多钱?”“钱都哪来的?”“钱花哪去了?”连续第7年收到支付宝年度账单后,他仍然会反复询问自己这3个问题。不过,随着年龄增长,收入与生活压力双双上升,大家慢慢能存下更多的钱。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在校学生、95后和90后的每月平均存款对比看出来。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474560693/1000以每月能将收入的1/5以上纳入存款作为存钱能手的门槛,95后被调研者中有43%的人能达到这个水平,90后中这个比例就上升至67%。286.6%的年轻人有负债但不全是你们想象中的收不抵支不过,有存款与有负债并不冲突。尼尔森对18-29岁年轻群体的调研就显示,调研中有86.6%的人属于“负债人群”。如果我们只摘出这个数字,你大概会认为,这届年轻人果然花钱很厉害。事实上,这里的“负债”,指的是使用了信贷产品,包括日常以信用卡、花呗等作为支付手段的人,也算是“负债人群”。如果把“只使用消费贷且在当月还清”(也就是用信贷产品作为支付工具)的这部分人排除,那么无法当月还清欠款的“实质负债人”在整体年轻人中的占比将降至44.5%——这其中应该还包括使用了消费贷,但是当月没有还清的那部分年轻人,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分期付款/还款。徐毅就是一个典型的实质负债人。2019年12月初,徐毅终于还完了前一年的花呗。2018年底徐毅在东京游玩时,为了能够省下更多现金和信用卡额度,选择用分期的方式购买了机票和酒店。这种消费方式让徐毅在游玩期间有了买买买的空间,但在接下去的12个月里,工资一到账,他就要拿出将近1200元钱还债。像徐毅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所以,我们在日常媒体报道中看到的年轻人普遍负债,很大部分是因为新的消费和支付方式在凑数。而95后比90后的负债人群占比更高,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更年轻的一代人更加习惯于使用信贷产品作为支付方式。照此趋势,未来的负债人群比例还会进一步增加。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474566126/1000当然,要产生当月也还不完的实质性负债,一方面是有更贵的消费需求,一方面得有与金额匹配的信用实力。所以,你会发现90后的实质负债人其实要多于95后。调研数据显示,在2019年,有57%的90后公司人和将近四成的95后公司人是实质负债人,他们平均每个月分别有14.1%和12.2%的收入最终用于偿还过去产生的债务。3负债消费年轻人的新生活方式看完这些数据,你应该也已经发现,年轻人的负债情况没有媒体报道中那么夸张,并非大部分年轻人都过着收不抵支的生活。但“精致穷”的标签也值得我们注意,前面的种种数据都表明,负债消费已经是新一代年轻人的普遍生活方式。我们曾经认为,年轻人负债主要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但是,从对18-29岁年轻人的调研来看,过半年轻人使用信贷资金的目的在于“基本生活用度”,其次就是用于“提升生活品质”和“休闲娱乐”。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474575954/1000这背后其实有两个大的背景:一是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确实并不宽裕,二是新一代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先说收入。我们从国家统计局、北京大学课题组和麦可思获取了2005年和2018年的全国在岗职工平均月薪与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大致估算了下年轻人的收入水平。2005年,应届大学生的平均月薪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月薪,2018年时则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80.4%。收入没有那么高的同时,社会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都推着他们朝更敢花的路子走去。其次是消费观念的改变。现在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有从“慢慢升级”开始向“一步到位”转变的趋势。比如我们先前提到的廖云飞,作为一名游戏玩家,他在购置游戏键盘时不假思索地购买了一块价值超千元的机械键盘。“与其花更多的钱慢慢升级,不如直接买最好的。”廖云飞告诉DT君。营销新玩法也出了一把力,由于KOL和KOC等角色的出现,种类繁多的商品拥有了更多直接接触到消费者的渠道。消费者在无形之中就被安利了某款产品,有意无意的搜索,会让算法为他们推荐跟多类似产品,自然有一定比例的推荐会转化为实际的消费行为。最后,现在的年轻人有更多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我们在尼尔森的报告中注意到一组数据:63%的信贷逾期用户,会寻求家人或朋友的帮助。敢于消费的人自然是因为有恃无恐,如果一时还不上钱,向家人、朋友寻求帮助,自然也能够缓解他们一时的燃眉之急。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474582318/10004新消费方式盛行确实为生活带来了更多风险这种用信贷产品作为支付工具、用分期付款来缓解现金流压力的新支付方式,事实上是给年轻人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不可控的风险。就职于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杨帆去年刚刚升级成为母亲。虽然她拿着2倍于杭州市平均工资的薪水,但工资一到账,就立刻流向房贷、家庭、孩子等方方面面。薪水往往连个响都听不到就消失不见了。在这段时间,如果家里需要大额支出,杨帆就会选择分期付款,先享受后还款。“孩子的身体长得快,一些家具的更新速度也比较快。所以当时咬咬牙,换了一套比较好的、可以长期使用的多功能家具。”分期付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来自于支出的压力,但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杨帆一度错误地判断了家庭的用度,利用信贷消费了一些其他的高附加值的商品。而后她发现,账单金额已经超出了她的偿还能力——她要还不上卡债了。像杨帆这样陷入“卡债危机”的90后不在少数,还不上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苏宁金融研究院的一份数据表明,90后平均未结清贷款笔数有6.6笔,除房贷外的平均贷款总余额为3.18万元,而平均逾期次数也达到了1.6次。相比80后的7.7笔、8.01万元和1.34次,我们发现:90后出现逾期还款的情况要稍多一些。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474610749/1000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铺天盖地的商品广告以及金融衍生品,难免让年轻消费者产生不匹配经济实力的购买欲望,进而发生了我们称之为“上头型消费”的现象。2019年8月份,企鹅调研发布的《2019Z世代消费力白皮书》显示,过半Z世代(25岁及以下人群)3年内换了2部手机,3年内换3部手机的比例也达到了19.3%;39%的Z世代手机价格高于3000元。白皮书还显示,高达77.4%的 Z世代认为自己每月都存在非必要花费。当上头与非必要花费频繁出现,本来是为了缓解现金压力、提升生活品质的负债消费,就会真正失控,转变为年轻人生活中的重大压力。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474485368/1000所以,当我们在驳斥某些媒体略有夸张的措辞时,也要对不由自主被消费主义裹挟的自己,更警惕一些。当然,警惕性的高低似乎并不会影响消费观念的最终转变。在大趋势上,我们也发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以及挨打次数变多(此处特别加粗),年轻人自然就会意识到储蓄以及理性消费的重要性。(应受访者要求,廖云飞、徐毅、杨帆为化名)作 者 | 郭雅琼编 辑 | 阿 米、小 唐设 计 | 张梓豪

LED潘 发表于 2020-3-20 18:47

主要是房贷吧,要只是12万房贷恐怕做梦都会笑醒。

A2134321 发表于 2020-3-20 18:54

花街 发表于 2020-3-20 19:09

榨干了啊,六个钱包都掏空了,预支未来的消费。

壹筒江湖 发表于 2020-3-20 19:14

负二代,负二代{:5_628:}

fia 发表于 2020-3-20 19:45

如果把啃老的算上不只这么点

898979 发表于 2020-3-20 19:56

fia 发表于 2020-3-20 19:45
如果把啃老的算上不只这么点

说到点子上了。完全不靠父母,二十几岁买房买车结婚生子是件很了不起的事{:5_639:}

xilinmi 发表于 2020-3-20 20:14

人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随便找一个90后,和马云家还是哪个大佬家90后孩子一平均,还是富翁呢,有意义?钱不可能给别人的

反正吧,我80后表示,没负债,有点存款,没房没车,已经很失败了,唉

donkey 发表于 2020-3-20 20:55

感觉现在的年轻人穿得比我好,用得比我好,生活也很精致.用好的手机,穿名牌衣服鞋子,用好的电脑,开小汽车.泡妞,打游戏买点卡装备,泡吧,旅游,.....
样样都是钱,别甩锅房贷,他们根本没到房贷那步,就已经是负翁了.

ivandouglas 发表于 2020-3-20 21:08

只要欲望比兜里的钱多,永远都是“穷人”。

zhangweixuanzzz 发表于 2020-3-20 21:35

我不相信这些结论,就像以前说80年代是垮掉的一带,现在各行各业还不都是80年代挑大梁

每个年代都有中流砥柱,也有混吃等死

这种给某个年代贴标签的做法,和地域黑是一个套路,这是年代黑

dqp05 发表于 2020-3-20 22:48

现在人喜欢贷款,提前透支自己的收入,买房贷款30年,买车贷款5年,买手机分期1年,甚至几百元、几十元也分期;


以前人喜欢存钱,除了买房贷款20年,其它消费一般都是现金;

时代不一样,消费观念不一样,就像美国,虽然收入高,但几乎都消费了,而且很多都是贷款消费,几乎没有现金,所以一旦没收入,很快就变惨了。

ivandouglas 发表于 2020-3-20 22:58

本帖最后由 ivandouglas 于 2020-3-20 23:00 编辑

去医院看个病就知道了:是80后的医生看病认真还是50后的认真。
年龄大点的医生,甚至会主动给你写病历,更不用说解释病情了。

80后不太适合做那些需要敬业程度高的工作。或者说,做了的话就会需要管理人员耗费更多的管理成本。

我刚到公司上班时,大部分员工是70后,部门的主管很容易做到“无为而治”,因为这些员工敬业程度高,自觉性高,团队荣誉感强,几乎不需要怎么管理大家就可以每人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现在,普遍换80、90后了,永远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团队合作精神几乎没有。管理人员要花不少精力在鼓励(哄着)上,或追着屁股跟进某个事情上。就这动不动就招呼不打撂挑走人,责任感缺失太多。

不是说他们不好,而是相比50、60、70后,不适合做需要融入团队去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更适合自己创业,单打独斗那种。

当然,若干年后做不做都得是他们做了。不过是效率低些,或花费的成本高些罢了。

donkey 发表于 2020-3-20 23:30

ivandouglas 发表于 2020-3-20 21:08
只要欲望比兜里的钱多,永远都是“穷人”。

非常有道理.

星星海 发表于 2020-3-20 23:41

。。。等12后面加个0再说吧~

月在荒城 发表于 2020-3-21 00:08

镰刀越来越锋利了

juzong 发表于 2020-3-21 00:25

donkey 发表于 2020-3-20 20: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感觉现在的年轻人穿得比我好,用得比我好,生活也很精致.用好的手机,穿名牌衣服鞋子,用好的电脑,开小汽车.泡 ...

全说到点了,和我一个同事一样。。。负债二十多,现在小年轻真敢花

shuyuan888 发表于 2020-3-21 01:23

ivandouglas 发表于 2020-3-20 22:58
去医院看个病就知道了:是80后的医生看病认真还是50后的认真。
年龄大点的医生,甚至会主动给你写病历,更 ...

和教育以及生育有关。
80后很多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弊端大家都知道,我就不用多说了。
教育问题实在是没办法,家长管教的再多,社会上的宣传和风气三下五除二就把家长的教育掰弯了。。。。。。

L555T_007 发表于 2020-3-21 09:25

房事问题

这人均12万又不是要马上还,分期15~30年,只是利息非常多。

o羽飘o 发表于 2020-3-21 10:36

才12万,买个房子轻松负债百万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90后人均负债12万,这届年轻人真就这么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