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jilian
发表于 2010-5-27 10:33
出一个快拆的手电筒 让换LED变成换电池一样简单 从此诞生一个二手LED的交易市场
xiewg
发表于 2010-5-27 10:59
这个有点想当然。。。
光衰的原因主要是核心和荧光粉这2个主要部件的失效,可以把核心看成主动发光的,电子空穴的复合,电致发光的过程,温度越高,发光效率越低,但是这个过程是可逆的,只有当超出规定的温度范围了,才会对核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这个时候就是真正的光衰了。荧光粉可以看作是被动发光的,本身就有衰变,高温下衰变加剧。
所以,最重要的是控制温度,在合理的温度范围里,光衰都是可以接受,微乎其微的。
etao01
发表于 2010-5-27 11:47
兄弟们的动手热情是很凶猛滴,恐怕还没衰就拆坏了,既然那样,超就超点吧
calvinchan
发表于 2010-5-27 11:53
長時間超頻工作散熱不好容易光衰,城市裡沒什麼機會長時間使用,玩的就是亮騷
看自己的使用習慣來選擇電筒比較好,或者不開高亮檔
kunlunying
发表于 2010-5-27 12:12
光衰了、坏了才好买新的啊
pinouo66624
发表于 2010-5-27 12:13
怀疑LZ用闷烧型一体化杯,这个才是散热不良最大的惹祸。
起航
发表于 2010-5-27 12:32
路过~ 顶下23、24楼!
405724668
发表于 2010-5-27 12:40
哈哈光衰没有很大的 哈哈 我的c8(q5)每次夜骑都是两个多小时从来都是一直点亮 也没看出来衰减多少 还有你打算一只手电用多久不会用一辈子吧 led的寿命已经比灯泡长了很久 灯泡也不是很容易坏掉啊
小号
发表于 2010-5-27 12:50
试过Q3在室内一个小时高亮
超高温,第二天基本就废了,亮度一个不到原来的低亮了
别说,虽然有时候散热片是温温的,
你摸摸基板看看什么温度?
咱论坛都是“玩”筒子的人,
这点算啥啊?反正手上的LED多的是,
没事,玩吧
yuyun158
发表于 2010-5-27 13:27
烧就是追求极致
当然你要求实用可靠
也有低电流的电路可以选择的
mulder
发表于 2010-5-27 14:00
我认为谁的手电筒也不会用上个四五十年吧?LED也没有楼主说的那么脆弱,散热好光衰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你朋友的Q5肯定存在问题,自行车行驶过程中空气流量比较大,散热肯定比平常那在手里还好!
artie
发表于 2010-5-27 14:13
请问LZ用的是什么筒子、什么电路?我的一个C8 MCE就是因为散热没做好,几次夜骑长时间高亮后MCE就直接光衰了。
车灯不比一般握在手中的筒子,一是夜骑一般开高亮的时间比较长,二是手持筒子手能随时感觉到温度的变化而及时换档。虽然骑行过程中有风降温,但对于类似焖烧型的筒子LED的热量依然不能及时的散发出去。
kaming
发表于 2010-5-27 14:43
我也问过类似的问题,请看某网友的回答吧。
http://www.shoudian.org/thread-138576-1-1.html
riva
发表于 2010-5-27 15:05
lz关于“Cree超过350ma的电流就是超载工作,SST50在1.75A才是100%状态”的结论属于对手册理解不完全,因为手册中还标出了最大工作电流。实际上,散热才是关键,把350mA的筒子用棉被包起来一样很快就会光衰。至于“追求亮度而不顾LED的寿命”,确实是发烧友中的普遍行为。
我个人观点是,好几十块钱的led,两三年就被淘汰了,如果不在这期间安全地榨干它,是件挺可惜的事情。
xiewg
发表于 2010-5-27 15:09
核心能通过的电流大小,一个取决于核心/底板之间热阻,一个是核心的电流密度,电流密度过大,光效就下降。
SST50的最大电流密度是1A/mm2
joanny
发表于 2010-5-27 15:21
xiewg 兄说的很对,温度才是光衰的最大原因。电流只要不超过cree公司给出的最大电流就可以了。
djworld
发表于 2010-5-27 15:51
本帖最后由 djworld 于 2010-5-27 15:53 编辑
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哪用上我的那一堆手电(注:只在电影院找坐位的时候亮骚了一次,虚荣心得了到极度满足),所以我在想什么时候能把一个LED给用坏啊!?
cylaoshu
发表于 2010-5-27 15:55
烧烂了才好更新。
adebenben520
发表于 2010-5-27 22:46
不是光衰,是使用者的眼睛适应度造成的,你用个草帽,突然让你用个CREE的1AAA你会觉得非常亮,然后再拿个18650来用用,你会觉得AAA不怎么亮,。,,,,等你停止使用18650一段时间后,又会觉得AAA其实也蛮亮的,,,这就是我的亲身感受。
oneinch
发表于 2010-5-28 04:06